长江商报消息 进入四季度后,岁末的净值排名压力使得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环境下,基金在大盘股身上的收益难分伯仲,反倒是“独门股”成了各家基金年底净值战的重要砝码。其中,43只股票成为基金花费88亿元重金打造的“王牌”。
88亿细作“自留地”
在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中,透过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座次变更,可以看到机构投资者进与退的蛛丝马迹,其中基金独自重仓持有的股票尤为令人注意。数据显示,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仅有一只基金或全由一家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多达509只。
当然,这数百只股票并不都是由基金重仓持有,许多基金的持股数量仅排在前十大流通股东的队尾。为了体现基金“独门”的特征,设定筛选条件:基金持股数量合计超过500万股,且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合计超过3%,符合条件的股票共计43只。
之所以很多投资者对于“独门股”情有独钟,主要是出于对财富效应的向往。回顾历史,去年年底华夏基金领军人物王亚伟曾率领旗下基金集体入驻ST山焦,随着今年ST山焦变成了山西焦化,摘帽效应给深耕细作的基金创造了巨额收益,而在获利之后,华夏多只基金二季度全部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的行列。
对于这43只“独门股”,基金可谓是下足了本钱。统计显示,以11月10日收盘价计算,基金持股的市值合计为88.02亿元,平均每只股票2.05亿元。并且,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普遍较高,对于股价有足够的影响力。以和顺电气为例,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持股占流通盘比例高达18.10%,排名前十大流通股东榜首,而其余9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只有8.33%。
从以上43只独门股的特征分析,景气行业中的高成长类股票成为了基金一掷千金的重点目标,而像房地产这样的行业只有1只股票入选。其中,中小盘股票的数量占据了多数,它们股本小的特点更加适合于基金独门持股的需求。
基金公司“抱团取暖”
近些年,基金行业驶入了快车道,规模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如今对于“独门股”的选择和投资已经不再是某只基金的单打独斗,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团购”的形式屡见不鲜。基金公司“抱团取暖”的优势十分明显,既可以充分发挥研究团队的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又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实现旗下品种的共赢。
华夏基金是最为热衷“独门”的基金公司,持有12只股票,占独门股的28%。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也是最喜欢“抱团”的基金公司,10只股票是由旗下多只基金同时持有。其中,涪陵电力的情形最为夸张,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密集地出现了6只华夏基金品种,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合计达10.26%。京能热电的情况类似,5只华夏基金品种集体进驻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市值合计达2.30亿元。
大成基金也是典型使用“抱团”战术的基金公司,该公司的独门股共有两只,全部是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出现。在重庆啤酒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大成基金旗下品种包揽了第四名到第九名,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合计8.52%,仅次于重庆啤酒集团、嘉士伯啤酒厂等法人股东。此外,天马精化吸引了大成财富管理2020生命周期基金、大成优选基金和大成精选基金的进驻,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合计10.15%。
基金在“独门股”投入重金,必然希望能够在第四季度赚得是盆满钵满,而从10月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基金投资有赚有赔,总体收益高于大盘同期水平。据中国证券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