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高盛唱多 A股难言触底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又是一个狼来的把戏。

  就在市场各方沉浸于久违的反弹之中,一个看似普通迎合的唱多,却给了市场一个格外的警醒。

  11月的第二周(A股反弹近两周后),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发布报告,建议买入中国股票,同时与高盛齐名的另一大佬——花旗则附和称,中国股票很便宜。要知道,几个月前它们还是“做空”中国阵营中的主力。

 

  其实,这样的连声唱多在资本市场也是不常见的,尤其是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双双放缓的情形下。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知名学者郎咸平先生的“新帝国主义学说”。在他看来,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是以狼性的掠夺横行于资本市场,越是它们的唱多就越是要警觉。

  难道狼真的要来了?

  国际投行意外唱多

  “我们建议做多中国股票,”高盛的策略师在一份最新客户报告中写道,“市场本来就已消化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现在政策松动带来的担忧情绪减缓以及经济再度加速的可能性,正逐步反映在市场中,这种趋势看起来还将延续下去。”

  高盛认为,中国股票将受益于政策放松以及政府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接近趋势水平。

  高盛当前较为看好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成份股,主要原因是这些股票相对于标普500指数表现落后。恒生国企指数今年迄今仍下跌约15%,而同期美国标普500指数仅跌0.4%。

  近期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增长放慢。该数据增强了市场的预期,即在通胀和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已持续了两年的紧缩周期可能有所松动。

  “正如最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所显示的那样,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放慢,”高盛的策略师表示,“不过,放慢程度仍然很温和,我们预计经济增长在未来几个季度会恢复到接近长期趋势的水平。”

  从盈利来看,以朱悦为首的高盛中国策略师团队表示,该行认为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企业今年有望实现两位数偏中高端的盈利增长,但主要风险存在于明年。

  “发达市场动荡以及国内调控政策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应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上半年进一步传导至企业盈利。”报告写道。高盛预计,今明两年中国企业盈利增幅将分别为15%和8%,低于市场预测的18%和14%。

  但高盛指出,市场预测的下调已在预期之中,并且市场价格已消化了相关因素。鉴于此,“我们维持对中国企业股票表现将会领先的乐观看法,得益于基本面稳定以及估值存在重估空间”。

  花旗的分析师近日则表示,中国股票很便宜,特别看好中国的银行、保险股,以及包括IT、非必需消费、原材料和能源在内的周期性股票。

  花旗指出,中国股票的市盈率较长期均值低34%左右,业绩增长势头虽然放缓,但依然强劲。该银行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花旗还列出了未来一年业绩增幅可能超过25%的中国个股,其中包括海螺水泥(600585,股吧)、中材国际(600970,股吧)、金隅股份(601992,股吧)、龙源电力和恒大地产等。该行表示,在明年第二季度之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得到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有些地区出现回调,但不可能发生全局性的崩盘。

  底部待构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高盛与花旗唱多的同时,国内券商却显得纠结多了。多数券商看好A股,却对反弹分歧逐渐加大。

  沪指10月份创下了一年来最大月度涨幅,不少券商对接下来A股的走势开始转向较为明显的乐观,但它们对于市场是否真正迎来拐点存在较大的分歧。“由于政策微调信号出现,11月金融板块几乎得到了券商的一致认可,同时通胀回落等因素也令消费类行业受到青睐。”国泰君安分析师吕春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此外,传媒、环保等10月份的热点板块也被认为可能在11月份延续强势。

  看好11月行情的券商认为,焦点仍在国内,理由多是政策出现微调信号、通胀确立见顶回落态势、中国经济已基本实现“软着陆”、地产调控效果开始显现等等。不过,对上述原因的不同解读也导致券商的乐观程度有所不同。

  东莞证券则表示,因政策并非全面放松、A股短期资金面压力仍不宽松等,大盘反弹难以一蹴而就。其预计11月份将可能是上下空间不会太大的强势震荡整固行情,2600点突破有难度,如果大盘在目前位置出现100点以内的回档,随后能够重新企稳,则后市酝酿中级反弹的概率极大,11月份或许成为中级反弹的前奏或者序幕。

  不过,也有券商亦认为,11月份市场还将处于震荡筑底过程中,市场难现大幅度的上涨。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指出,10月的反弹又是政策预期的推动,但增值税改革等政策与传统意义的政策放松差别很大,与短期行情实质的相关性小,这只会延缓经济下滑的趋势,不会触发参与性的反弹看多行情。

  更有“另类”者,恒泰证券的观点与上述高盛唱多背道而驰,认为11月市场将维持弱市格局,向下寻底。恒泰证券的策略报告认为,货币政策延续从紧以及房地产调控构成市场上行的政策压力,外围市场冲击、资金面波动以及超预期经济数据等因素可能与市场估值风险释放过程形成合力,推动股指创出新低。这也是在市场普遍的看好声中鲜见的看空11月份市场的策略报告。

  但愿“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恒泰是危言耸听,总比那些要掩盖狼来了真相的不怀好意的唱多要强多了。因为从A股历史走势来看,任何一个底部构筑阶段的过分唱多,往往会有前功尽弃的危险,甚至会引发新一轮向下寻底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我们还是多保留一份的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