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高盛减持17亿工商银行H股只为弥补亏损

昨日外媒传出消息,高盛以每股4.88港元的价格出售17.52亿股工商银行H股,筹得资金11亿美元。这意味着高盛入股工行后,第三次减持该行股票。受此影响,昨日工行H股大幅下跌,收盘跌幅达到8.67%。工行A股收跌2.75%。

此外,近日,市场传言美国银行考虑进一步减持建行部分股份以补充资本,并就此与建行接触。不过,建行对此回应称,未接到美国银行相关通知,减持只是“市场传闻”。

这些外资机构为何要减持中资银行股?昨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人士认为,国外投行投资中资银行股获利颇丰,而此次高盛减持中资银行股,是套现弥补亏损,并非不看好中资银行。

高盛此前曾两次减持工行

周三晚上,9月底连发两份报告改口看好中国概念股的知名国际大投行高盛,传出将出售工行24亿股H股已解禁股份。昨日上午有外媒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盛集团通过出售工商银行股份套现11亿美元,这是高盛第三次减持工商银行股份。

虽然这一减持规模低于此前的市场传闻,不过受此影响,昨日工行H股全天大幅走低,截至收盘,股价报4.74港元,下跌8.67%。工行A股收市跌2.75%报4.24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香港市场中的中资银行股也出现较大的跌幅。

据悉,2006年,工商银行和高盛投资团在北京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高盛投资团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行,战略投资通过购买工行新发行的股份完成。其中,高盛将投资约25.8亿美元取得工行7%股权,安联以约10亿美元买下2.5%股份,美国运通则投入2亿美元左右。

2009年6月,高盛曾售出价值19亿美元的工行股份。2010年10月,高盛在场外按每股5.74港元,减持工商银行30.41亿股H股,套现174.56亿港元。

高盛此举是否意味着不看好工行或中资银行股?工行行长杨凯生对媒体回应称,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高盛对资产做出调整,工行表示理解和尊重。高盛也向工行表示,工行的投资价值依然存在。

“高盛套现只为弥补亏损”

高盛为何减持工行?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高盛是从审慎风险角度出发,指其无现金需要,但由于持股多年,要退出以锁定获利,且持仓以市值计,在账面上会令其投资组合价值波动。市场中还有分析人士称,此次高盛出售工商银行股份所获得的11亿美元资金,可以用来部分弥补因诉讼可能造成的26亿美元损失。

“高盛减持17.52亿股工行H股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身的财务问题。”昨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记者表示。

有消息称,高盛将于下周二公布第3季业绩,多家券商预计,高盛将录得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首季亏损。

港股独立分析师梁伟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高盛本次减持工行H股主要是利益所为,高盛考虑到本身的亏损,用套现的资金补充资本金。”

天相投顾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石磊称,现在国外银行自身岌岌可危,所以将手中可以盈利的股票减持套现,以获得资金弥补亏损,减持的并不只是中资银行股,而是所有可以盈利的股票。

欧债危机中高盛伤势不重

因高风险债务投资遭受巨额亏损,美国知名期货经纪商全球曼氏金融控股公司,10月31日在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也成为首家因欧债危机破产的机构。市场纷纷揣测谁会成为第二家落难的华尔街金融企业。而前几日,末日博士鲁比尼再次语出惊人,在Twitter上表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和杰弗里斯公司可能破产,成为下一个全球曼氏金融。

李大霄称,高盛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只有一部分业务。尽管欧债危机使其在欧洲的收益受到影响,但相对欧洲的银行机构来说,受伤程度要小得多。

“由于在中国大幅获益,欧债危机对高盛影响并不大。”梁伟沛表示。他说,高盛可能在希腊债务方面亏损大约5至6亿美元,而在工行的利润就有90亿美元,利润完全覆盖亏损。此外,未套现的股票还将有更丰厚的利润,这都将充分填补高盛的亏损。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果意大利或希腊债的危机加深,或者欧洲形成退出欧元机制,那么任何一个国家的退出,都意味着巨量的债务归零。这比雷曼兄弟倒台要大得多。“如果这种事情发生,会有一批银行陷入流动性短缺,全球信用市场将自动冻结,跨国结算对美元需求急剧上升,美元强劲反弹的同时,会让欧美金融机构抛售亚洲资产救急。”该人士称。

专家 观点

中资银行股是国外投行的优质资产

现抛售潮可能性小

今年8底,美国银行以83亿美元出售其持有的约131亿建行H股。近日,香港市场再次传出美国银行有意再次减持建行。不过,建行对媒体表示,未接到美国银行相关通知,减持只是“市场传闻”。

外资投行为何频频减持中资行?这一趋势会否延续?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韦省民称,高盛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为了逐利而持有工行H股,现在抛售的关键是国外机构不太看好国内银行,认为有潜在的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跨国金融机构减持工行或建行,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减速,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或地方债可能给银行带来坏账风险。也不是因为管理层的政策倾斜,给银行带来巨大红利这种政策环境已经见顶,因为目前银行股估值很低,已经消化了这些利空。这些机构未来会否减持工行建行,完全取决于欧债危机演化进度,以及它们自身在这场危机中陷入多深,有多少窟窿要补。鉴于欧债危机不可能不付代价地挽救,可以肯定,这些金融机构还将继续减持,但时间不确定。

李大霄对记者表示,高盛的财务状况决定其是否继续减持工行H股。因为工行股票是高盛的优质资产,而不是准备处理的劣质资产,高盛还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只要财务不出现问题,高盛就不会继续减持。

“国外投行投资中资银行获利颇丰,这也是其近年来比较好的投资,继续持有必然继续获益。高盛、美国银行减持中资银行股是因为其财务需求,形成‘抛售潮’、‘减持潮’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这些投行减持中资银行股后,中资银行股的股价会有压力。”李大霄称。

媒体 声音

市场应引起警惕

当经验老到、消息灵通的投资人选择退出时,市场有必要多加小心了。这就是高盛减持工商银行股份所传递出的信息。

对于中资商业银行来说,关键的外国投资者出售所持有的股份往往是行情变坏的迹象。在高盛决定将其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从2.9%降低到2.4%之前,美银美林今年8月将其在中国建设银行的10%的股份出售了大约一半。

对于美资投行来说,在美国国内遇到的麻烦是其选择出售股份的部分原因。高盛出售工商银行股份所获得的11亿美元资金可以弥补其因诉讼可能损失的26亿美元(诉讼与高盛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崩溃一事中的作用有关)。美国银行则需要募集资金以增强资本基础。

高盛出售股份的部分原因无疑是担忧内地银行业的前景。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暴露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增速放缓的房地产业的风险敞口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激增。

源自上述敞口的无法量化的风险,加上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的可能,令中资商业银行今年以来公布的扎实业绩黯然失色。在高盛决定出售股份的消息公布之前,工商银行的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下跌了10%,尽管其三季度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