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字体:大 中 小】 大盘股发行利空再袭 A股机构观点转谨慎

两大盘股冲刺IPO 中化股份拟IPO募350亿

  中国证监会警示大盘股发行注意市场风险的话音刚落,两家“中”字头国企昨日同时进行上市环保核查,使得资本市场敏感的“大盘股发行”之神经又骤然绷紧……

  昨起A股上市环评公示预计融资规模超今年最大IPO项目中交建公司

  A股IPO的“不能承受之重”,似乎永远没有中止的那一天。

  昨日,又一家超级大盘股--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环保部网站上刊登了上市环保核查公示,公司称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示资料显示,中化股份计划在A股IPO发行不超过265亿股A股;预计融资规模约200-350亿元,已超过了今年最大IPO项目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200亿元融资规模。

  中化集团整体上市?

  根据环保部公开文件,中化股份募集资金将投向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

  中化股份由中化集团和中远集团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在2009年5月31日设立。A股IPO前,中化股份总股本为398亿股,实收资本398亿元。中化集团持有98%股份,中远集团持有总股本的2%。中化股份成立后,中化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对中化股份行使国有股权管理职能,中化股份成为中化集团主营业务的运营主体。

  中化集团网站资料显示,该集团主营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的化肥、农药和种子一体化经营企业、中国四大国家石油集团公司之一,也是国内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其地产和金融业务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旗下除了中化股份之外,还拥有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宁波有限公司、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和中化辽宁公司。

  中化集团官方网站财务数据显示,2010年实现总营收3353.27亿元,净利润73.45亿元,截止2010年末总资产2114.56亿元,净资产763.79亿元。

  或同步进行

  中化股份旗下有16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在16家全资子公司中,中化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已在A股上市。

  此外,中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远东宏信、方兴地产、中化化肥控股。

  但由于中化股份全资子公司中化国际已在A股上市,因而中化股份如想整体上市的话,IPO程序很有可能会与吸收合并中化国际计划,同步进行。

  在中化股份成立大会上,中化集团总裁刘德树指出,将促进中化集团在新的发展平台上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治理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重大行业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今年3月份,刘德树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指出,继续力促中化股份整体上市;当时他还称,中化股份会否采取A+H的两地上市的方式尚未确定。

  外盘重挫“震伤”A股机构观点转谨慎

  受意大利债务收益率突破7%“生死线”,隔夜欧美股市集体暴跌的影响,A股昨日放量破位下行,两市股指均失守10日均线。

  机构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恶化,市场对国内经济也仍有担忧,“内忧外患”令短期内回调压力增大。不过,近日创业板连续逞强、深市交易量大过沪市等现象显示资金流向符合产业转型概念的股票,结构性机会仍在。

  消息面上,希腊总理宣布辞职,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突破了7%的重要关口,受此影响,隔夜欧美股市大跌,周四恒生指数大幅低开后低迷不振,A股低开后震荡走低。沪指连续跌破5、10日线,一度跌破60日线2479点,尾盘勉强收于60日线上。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2479.54点,下跌45.38点,跌幅1.8%;深证成指收报10477.55点,跌148.33点,跌幅1.4%。市场恐慌性杀跌出现,成交量放出,两市当日合计成交175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大12%。

  盘面上,创业板表现抢眼,盘中逆势冲高,涨幅2.3%,但尾盘回落。板块方面,除供水供气外,绝大多数板块飘绿。本轮反弹龙头文化传媒板块处于领跌位置,至收盘传媒股的平均跌幅超过4%,获利资金出逃,龙头股天舟文化、奥飞动漫、北巴传媒和中视传媒等盘尾大跌对市场打击较大。蓝筹股方面,两桶油、三大行平均跌幅在2%,平安、万科也是深度回调。

  整体来看,近日盘面多空交织,震荡加剧,处于方向抉择的关键点,机构观点分歧也明显加大。

  对于昨日的下跌,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外围局势的再度恶化,另外,由于大盘经过连续上涨,市场需要消化整理,放量也可以看出一部分获利盘也在兑现获利筹码。由于消息面上近期还没有明显的利好消息支撑,所以大盘短期难以避免低位震荡。

  “从最低点到现在反弹幅度已有10%,可能会出现回调和反复。”东方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邵宇认为,这次下跌是因为意大利拉倒外围市场,港股权重股受到打击;此外,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情况也有所担忧。他认为,“内忧外患”暂时无法排除,A股至少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调或者盘整,政策利好的释放和流动性的确实宽松才会引发再次上涨的走势。

  不过,部分机构仍对后市比较乐观。“目前市场的最大特点是风格调整。”东北证券分析师冯志远指出,创业板连续几天逆势上涨,此外,连续两日来深市成交量都超过沪市,显示资金正朝着“转型概念股”流动。他认为,欧债危机对于A股的影响主要在心理层面的。在通胀回落趋势明确后,货币政策正在着手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逐步向市场传递放松信号。1年央票发行利率下调或许暗示着通胀压力减弱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如果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未来不排除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

  “目前,每一次下跌都是买入机会。”冯志远认为,经过短期的整固,A股中期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

  基金:市场短期有震荡整固要求

  尽管宏观调控并未全面转向,但政策的适当放松,也足够使资本市场作出较为强烈的正面反应。对于当前市场,部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通胀拐点的确认有望令结构性行情持续,但反弹行情不会一帆风顺,短期市场有震荡整固要求。

  大成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通胀、政策和流动性正在渐渐走过拐点,政策面转暖、资金面改善,外围市场压力阶段性缓解,市场环境已发生重大转变,阶段性反弹有望得到延续,但行情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首先,政策并未全面放松、经济增长尚未企稳回升,由政策和经济拐点决定的反转行情并未到来。其次,市场短期有震荡整固的要求,后市面临着大盘股发行融资压力、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大。

  大成基金表示,A股市场仍是一个政策市,进入10月,随着政策的回暖,市场环境已明显改善,前期2307点作为中期底部有望得到确立。未来市场仍会有波折,但调整将是买入良机。只不过在市场出现反转前,操作上仍需保持谨慎、控制好仓位。

  信达澳银认为,前期大盘快速反弹,获利盘有所积聚,预计市场短期将进入强势震荡阶段。但本轮反弹仍可延续,10月份CPI数据符合预期,将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这有利于股市进一步上行。

  不过,兴全全球视野基金经理董承非认为,近期A股市场持续反弹,反弹的空间有限。因为A股有更多自身的运行逻辑,海外市场的情况更多的是情绪上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今年追涨不可取。

  董承非认为,从各板块来看,地产股的反弹更多的是预期政策能否放松;银行股今年偏价值的股票表现更好一些;医药股由于去年预期过高导致估值过高,但是从今年的业绩看,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大部分都是低于预期的,如果对医药行业的预期合理之后,医药板块值得关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了,未来更多的是结构性的机会。

  南方基金杨德龙则表示,整体来看,经济阶段性的底部还不明朗,在政策放松预期的继续推动下,市场可能继续延续震荡反弹。需要警惕的是,政策放松预期是否能兑现,而11月经济数据等因素将是需要重点观察的事件。

  在其看来,通胀回落已经是大势所趋,控通胀成效进一步显现,政策已没有进一步紧缩的必要。经济增速回落加快将逐渐成为市场首要担心的问题。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着从偏紧到适度放松的转向,预调微调成为主基调。11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利率28个月来首次下行,显示政策放松已经有了实际行动。随着政策的逐渐转向,A股有望通过震荡反弹,逐步完成筑底过程。

  市场波动中寻求配置平衡

  A股市场在10月下旬迎来了一轮久违的反弹。虽然10月份全月主要股指大幅震荡,上证指数曾下探至接近2300点,但受到海外股市普遍反弹和国内政策语调变化的影响,在10月24日之后的反弹中,上证指数从盘中低点回升8.5%,沪深300涨幅达到9.1%。

  市场兴奋点主要在于政策语调的微妙变化。在天津视察时,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时再次强调温总理的提法,并作为未来一系列工作部署的头条。市场敏感地察觉到政策语调的变化。政策“灵活性”提法直接涉及投资者目前担心较多的信贷环境和流动性状况,给长期低迷的市场信心带来提振。

  有几个因素支持宏观政策在未来数月内“微调”,其中包括通胀下行趋势的确立、房价上涨势头走弱、三季度似乎过紧的信贷条件。比如,三季度社会融资总量(2.1万亿)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大幅下降,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也很可能低于货币当局原先的预想。

  但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政策微调和全面宽松之间有显著的区别。在未来一段时间,政策放松空间明显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增长数据并不支持政策大幅放松。三季度的GDP和工业生产增长仍然较为强劲,而CPI通胀虽然下行,并未达到可以充分放心的水平(目前的通胀水平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5%)。

  从更高层面上看,去年年末以来的货币政策紧缩是对09-10年过于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的纠正或“正常化”。09-10年累积下来的各种“后遗症”中包括了房地产行业过热、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不断增加的物价上涨压力。这些问题已经对中国金融稳定产生了潜在的威胁。而目前货币政策正常化却产生了各种层面的“不适应症”,包括资金成本上升、中小企业困境、民间信贷市场局部危机等。货币政策需要权衡两者以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在前者尚未得到充分的缓解之前,全面放松货币信贷的条件并不成熟。

  在政策走势预期转向乐观的同时,投资者将继续面临双重下行风险。首先,上市公司基本面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难以令人乐观。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同比增长20.4%,较上半年24.1%的同比增速继续下滑。剔除银行之后的A股利润增速仅为11.8%。市场的今明两年增长预期将显著向下修正。半年报之后没有许多人再谈“业绩驱动行情”,由此可见一斑。其次,海外金融市场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在欧盟提出希腊债务重组、银行注资和扩大金融稳定基金等几项重要措施之后,我们看到希腊和意大利政局动荡,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扬。中长期来看,欧元区仍然面临着许多的严峻挑战,包括财政紧缩和债务危机带来的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

  我们认为,政策微调的最终现实可能给投资者预期降温,带来市场中期调整。回顾2008年四季度,在经济和业绩基本面并不配合的情况下,中国4万亿财政刺激和银行信贷大幅增长带动上证指数反弹,股指从1663的低点上行至2050的点位后就陷入区间波动的格局,直到09年初基本面开始改善时,主要股指才进入另一轮持续的上涨。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调整空间远小于08年末,而在基本面难以很快改善的情况下,股市在最近反弹之后步入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股票配置应避免过于激进,在机会和风险中寻求理性平衡。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可继续低配强周期板块,以减少投资组合波动率,配置上以消费领域中食品饮料、商业零售、餐饮旅游和生物医药为主。政策扶持的行业,包括节能减排、农业、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利建设等,值得关注和跟踪。然而,投资者应当谨慎对待面临下行较大风险的外需相关板块和个股,包括出口为主、航运、港口等,其风险尚未完全释放。(作者系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首席中国投资策略师)

  震荡上行仍是主基调

  东北证券日前发布研报认为,通胀加速下行向市场传递放松信号,当前市场震荡上行仍是主基调。

  东北证券指出,在通胀回落趋势明确后,货币政策正在着手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逐步向市场传递放松信号,央行通过适度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回落,进而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在10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夕,8日央行下调了1年期央票利率1个基点,这是2009年7月加息以来首次降低一年期央票利率。今年10月20日央行曾下调3年期央票利率。东北证券认为,1年央票发行利率下调或许暗示着通胀压力减弱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如果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未来不排除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

  报告指出,央行的上述动作正是落实宏观政策微调主基调的体现。从资金面来看,年底前信贷宽松的迹象还在继续,目前国有大行的超储率已接近2%,财政存款会在年底前集中释放。资金面宽松有利于提振股市的信心。CPI未来能否出现预期中的下跌乃至超预期下跌,都会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以及二级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市场依然处于等待观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