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分析师
你遇到过吗?
股票投资是市民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但一些犯罪分子抓住股民急于获得投资收益的心理,利用虚假股票信息大肆进行诈骗犯罪。“分析师”们给的股票涨跌趋势线也很“精确”,股票涨了,“分析师”们继续诓股民拿钱,假若跌了,“分析师”们跑得飞快,撇开客户寻找下家继续行骗。11月7日,市检察院一分院披露了骗子们惯用的行骗伎俩,并提出预防建议。
骗术一
骗术二
手段:虚构公司名称和地址
真相:隐藏信息和包装身份
在股票信息诈骗案中,骗子们往往是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股民个人信息资料。通过设置网络电话,并将电话号码设置为外地区号,谎称自己在港、台、北、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实际上作案地均在本地,且多数为虚构的公司,并未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
如杨仁龙等人诈骗案,业务员以“北京华夏私募公司、北京北方私募公司”的名义拨打股民电话,谎称其“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有能力控制股票的涨跌,骗取35名股民“信息费”110余万元。
在罗守进等人诈骗案中,当过业务员的周某说:“我在北碚区蔡家镇打电话,说我们是台湾某公司的。我知道我们打过去的电话,对方显示的都是台湾的电话号码,对方一般是不会怀疑的。”
骗术二
手段:专业术语满嘴“飞”
真相:话术培训增强欺骗性
曾在“金世达投资有限公司”当组长的李某说:“我们培训时,公司印了‘开场白话术’、‘业务话术流程’、‘股民的问题回答’、‘股民常见的7种心理’等资料发给我们,然后由老总按照发的资料和他的经验给我们讲解和指导。之后,就由我给我的组员培训讲课。”
据这些骗子交代,他们经过所谓强化培训后,满口都是专业术语,使一些股民深信不疑,进而上当受骗。
骗术三
手段:谎称能操纵股票涨跌
真相:涨跌几率各占50%
马宝元等31人股票诈骗案中,曾在其股票投资公司上班的业务员小王说:“公司老大每天都会在公司里的一块黑板上写一些股票代码,让我们业务员用来骗客户。这些股票代码是公司几个部门老大自己随便挑出来的,都不准确,经常都在跌。”
据一些涉案人员交代,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公司老大们也不清楚这些股票到底是涨还是跌,涨跌几率各占一半。如果涨了,就好骗客户的钱;如果是跌,那就不再理这个客户,换另外的客户骗他的钱。
骗术四
手段:升级会员骗更多的钱
真相:骗股民不断缴纳费用
当股民受骗将款项汇到公司账户后,骗子继续以“赞助费”、“诚信金”等理由,引诱股民缴纳更多的资金,对股民一骗再骗。
谢承峰等股票信息诈骗案中,受害人罗某说:“一个自称是重庆富盈科技有限公司的男子给我打电话,他介绍了几只股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还可以。那名男子又联系我,让我交1000元,他再推荐股票给我。我汇了1000元去,那名男子就推荐了一只股票,结果这只股票涨了。那名男子又让我加入会员,交3800元,于是我又汇了2800元给他。后来,他又给我推荐了一些股票,但这些股票反而跌了,我这才知道被骗了。”
近两年来数百人上当受骗
据了解,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被告人张永胜等人,以开设股票咨询公司的方式,向股民进行虚假宣传,编造公司有几十亿的资金、几百名员工、几十名资深股票分析师,具有出众的股票分析和涨停控制能力,以骗取股民信任;以缴纳会员费、高级会员费、保密费、代为股民操盘等为由,骗取股民钱财。
10月27日,市五中院对被告人张永胜、高福伟等8人股票诈骗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对张永胜、高福伟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500万元,其余6名被告人被分别判处十四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对罗巧、陈梅适用缓刑。
据了解,张永胜等人股票诈骗案涉案人数众多,其中由市检察院一分院辖区检察院管辖的就多达120余人。2011年初至今,诈骗成员陆续被该院及有关基层检察院分别提起公诉,部分成员已被判处刑罚。
据市检察院一分院统计,从2010年以来,该院辖区两级院共审查起诉利用股票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案件有11件242人,诈骗金额达2600余万元。股票信息诈骗案涉案人数之多,覆盖面之广,令人咋舌。
不贪利,坚持理性投资
为打击和预防利用股票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检察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股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在系列股票信息诈骗案中,受害人的信息均是被行骗人非法购买获取。为此,要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堵塞制度漏洞,防止股民个人信息资料外泄。
二是加大对网络电话的监管力度。通信主管部门应针对网络电话的管理漏洞,加强监管,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遏制电话诈骗。
三是加强就业培训和引导。将法律知识作为就业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一些人因急于就业而被犯罪分子利用走上犯罪道路。
四是加强对股票信息诈骗的防范。通过对此类案件特点及手段进行曝光,同时积极引导群众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不贪利、不侥幸、不盲从,做到理性投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