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观察A股市场发现,其成交量总体表现在单日660-1400亿元之间,而日平均量能在900亿左右。通过市场轨迹及研究,实际上A股的量能显示出投资者参与减少、成交日趋平淡的迹象。对比目前A股的扩容与其它市场因素来看,我们研究认为A股市场或将在中、长期保持平淡量能运行的概率为高。其主要分析依据为:
首先,全民炒股,饱和营业部增加。目前我国股票投资者有效账户在1.3万亿户左右,而基金投资账户1.8万亿户,如果加上私募基金、QFII等机构,实际上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可在4亿户。对比中国人口总量13亿,而老人与儿童、中小学生除去后,实际上以家庭计,中国股市已是全民炒股,其向上拓展客户的基础空间有限。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下发的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地区名单显示,在监管部门划分的36个辖区内,仅有天津、海南和青海尚无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地区,在其余33个辖区中,均出现相对饱和地区。京沪深营业部数量也说明这三大城市证券营业部相对饱和程度。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4851家证券营业部,其中北京共有证券营业部246家,上海达478家,深圳达217家。这三大城市所拥有的证券营业部接近全国证券营业部总数的20%。营业部发展的饱和配合全民炒股的阶段性发展顶峰,显示后续能够拓展的股市投资者有限,同时中国地方债务平台的巨量也为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10万多亿的债务进入到集中偿还期,地方政府手中的国有股筹码减持可能极大。与此同时近年上市的多家新股及国有股解禁累积非常之大,市场供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未来A股市场交易将构成回落或难以有效放大的影响因素。
其次,经济不确定性为高。从中国经济来看,尽管其目前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我们研究发现这与巨量金融刺激政策、刺激规划等密切相关,在货币超发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中付出的环境能源成本很大,也使得地产泡沫形成巨大,而这一不确定性泡沫面临理智社会发展周期的挑战;从股票市场的影响来看,新股泡沫、重组泡沫、发行泡沫等许多品种面临中期的回归调整可能,而大跃进式的上市后面累积的风险不言而喻,特别是一些建立在50-150倍PE发行的品种,从世界资本市场来看,价格回落风险中长期存在;此外从CPI的中期运行来看,仍然可能高企。从经济增长的数据变化来看,也有可能面临增长回落。财政部17日发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06508.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359.9亿元。国企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营业总收入和实现利润环比有所下降——7月比6月营业总收入下降5.3%,实现利润下降5%。这是否显示经济增长可能面临挑战或拐点需要观察。从内外因素关联来看,目前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下降等不确定性因素也较为明显,因此从经济运行层面来看,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未来挑战较为明显,将减少股票投资的热情。
再次,市场行为影响投资者热情。从近年A股市场发展来看,研究发现,利益任职、利益IPO、PE腐败、利益任职、券商系基金链条、巨额再融资却回报差、重组题材式炒作导致泡沫、利益链条机构增加、保壳式的财务造假重组、证券行业人员离职率急升等,这些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市场。我们以机构运营为例,比如基金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其家数不断增加,但管理的资产规模却缩水万亿,而基金管理费仍然保持着高水平,一方面是基金持有人利益投资亏损;另一方面是基金管理公司员工收入增加、基金管理费中期亏损背景下仍然提升。从市场对投资者打击较大的因素来看,大型公司巨量的再融资却没有较相符的现金分红,市场形成了圈钱行为,一些新股财务包装运作明显,上市前股东连续分红,上市后始终不分红,而在解禁股时做出较好业绩,使得市场分析认为其财务造假的概率极大,其财报成为其解禁的促进器。
总体来看,A股中期市场将体现量能难振的格局,而其投资者增长难以突破、经济层面不确定性较高、市场行为对投资者的伤害及机构面临不断解禁筹码的危机等因素比较明显,而借鉴国际资本市场来看,一国本币升值趋势形成后,其投资地产、股票等将回归理性,比如日元升值后带给日本资本市场的量能不断减少,成交量平淡所形成的日经指数20多年的下跌就是一例,因此我们认为,若无外力影响,A股市场中期交易趋淡的特征将会越演越烈,投资者需做好长期应对策略。
[作者声明: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 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本文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