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法》第47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禁止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在买入六个月内卖出或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回。对于违反该规定短线交易的,除收益收归上市公司所有外,还将面临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然而,今年以来,高管违规炒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六七月间公告的就有3家公司。
7月26日,熊猫烟花(600599)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当日收到董事长赵伟平的书面辞呈,赵伟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以及在公司董事会担任的所有职务。对于赵伟平离职的原因,熊猫烟花方面仅以“工作原因”一笔带过。但法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湛表示,赵伟平在今年6月由于违规买卖公司股票曾遭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按规定,近三年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人士不能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因而赵伟平是由于违规炒股行为不能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等相关高管职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原因”。
无独有偶,6月28日,洋河股份(002304)董事兼副总裁李风云因违规炒作自家股票东窗事发。洋河股份6月29日不得不公开披露,2月17日,身为副总裁的李风云以均价217.8元的价格购买洋河股份25.25万股。5月13日,通过10转10股的转增方案,李风云的持股量为50.5万股。而在6月28日,他以124.288元的价格卖出9万股,获利138.492万元。此举构成了短线交易,非法获利的138万元被依法没收。随后,李风云也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及副总裁职务,不过,市场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
反弹市中频频低位增持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下跌,上证综指于6月20日创下了2610点的阶段新低。随后,A股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反弹行情,一度收复2800点关口,最高涨幅达到了8.3%。伴随着个股股价的一路上行,久违的赚钱效应刺激着上市公司高管的神经,增持自家股票“毫不吝啬”。
据本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7月28日,沪深两市近一个多月来共有65家上市公司被其董事、监事、高管及其家属增持,涉及100多位高管,合计超过400万股,增仓市值高达6000多万元,简单平均一下,相当于每位高管“自掏腰包”近60万元“抄底”炒股。
从时间上看,本轮反弹开始的6月下旬是高管们增持的最密集期,可见他们反应之快。而到了7月,沪深两市持续震荡,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的频率和规模均环比显著下降。不过,在并不完全看空的气氛下,统计显示,7月1日至今,上市公司高管及关联人增持的资金仍达到千万元级别,被增持个股达到37只。
数据显示,7月,在被高管增持的公司中,欧亚集团(600697)、苏宁环球(000718)的增持频率最高,前者10位公司高管在7月6日-7日两天共增持4.49万股,耗资125万元。后者4位高管发生了5笔增持交易,耗资也达到了16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被增持的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自6月下旬反弹伊始便已得到公司高管的大举买入,如苏宁环球、烽火电子(000561)、招商地产(000024)、南海发展(600323)等。
事实上,湘财证券分析师刘峰指出,新《公司法》实施后,上市公司高管在牛市和反弹行情中买卖股票行为日益频繁,而且绝大多数操作相当成功,低位买进、高位卖出现象很是突出。
在本次“抄底”活动中,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A股再次跌回到2700点一线,但高管们还是比较成功的。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7月以来下跌了1.9%,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也在亏钱,但(300059)网高管增减持排行榜却显示,一个月来(6月29日-7月28日),43只当期被增持的股票,有20只昨日的收盘价格高于增持均价,占比为46.5%,也就是说,高管增持近半数赚钱。其中,焦点科技(002315)收益率为7.03%,只可惜公司董事沈锦华的父亲沈富元只买入了100股,获利仅有600多元。
而与其相比,新北洋(002376)的两位增持高管“幸福”得多,6月29日,董事长门洪强、总经理丛强滋分别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以17.57元的价格买入了新北洋237万股和233万股,按昨日收盘价19.82元计算,均获利500多万元。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