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业资本套现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宗交易平台在6月21日大盘反弹后更加活跃,减持规模连续三周上升。本周大宗交易平台的折价率更攀升至7.79%,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分析认为,随着银行信贷收紧,不少上市公司资金链紧绷,大股东不得不套现来筹集资金。而股东们急于套现的决心也说明,产业资本对A股后市的心态日趋谨慎。
反弹后产业资本频频套现
统计数据显示,6月21日至30日,两市累计发生260笔大宗交易,对应金额为50.88亿元,占到整个月份交易额度的4成。进入7月份,大宗交易热继续延续。截至7月13日,已经累计产生258笔大宗交易,涉及金额达到60.45亿元。更为夸张的是,部分上市公司股东甚至采取了近似乎“清仓”的举措。可以看出,自6月21日大盘反弹以来,大宗交易累计涉及金额超过111亿元。
中金公司7月11日公布的策略周报也显示,7月4日至8日的一周内,上市公司股东、高管净减持金额为19.46亿元,减持规模已经是连续三周上升。
从成交金额来看,广发证券 (000776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为本月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金额最大的股票,涉及金额达6.22亿元;其次是中泰化学 (002092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和西部资源 (600139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分别成交3.12亿元、2.74亿元。
在牛市当中,上市公司高管套现自家股票,在许多人看来是容易理解的事情,然而,在大盘刚刚反弹约200点,股价并不算高估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减持套现多少让投资者不能理解。有市场人士解释说,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不少公司资金链开始紧绷,为了筹集企业发展资金,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得不减持套现来筹集资金。另外,上市公司股东们急于套现的决心也说明,产业资本对A股后市并不看好。
大宗交易折价率升至7.7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盘反弹,但大宗交易平台的折价率却节节攀升。
7月8日的一周,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达到7.46%,其中创业板折价率甚至为8.96%,这意味着估值依然相对较高的创业板公司依然不被市场看好。折价率排前三名的股票有两只来自于创业板,分别是蓝色光标 (300058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海默科技 (300084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折价率分别为13.7%、13.5%。
7月11日,两市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已经增加至7.79%,较7月8日的一周7.46%的平均折价率略有上升。
如7月13日,就单笔看成交量最大的是国恒铁路 (000594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一笔交易就成交了609万股,成交价格为3.55元,折价9.21%。而鹏博士 (600804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一笔交易成交574.82万股也颇引人注意,成交价格为7.52元,较二级市场大幅折价12.86%。
其实,大宗交易的折价率也与成交量呈现基本同步变化的状态。今年前4个月,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分别分别为7.36%、7.46%、6.77%和6.56%,而5月份这一折价率收缩至5.38%。其中,4月11日-15日期间,大盘冲上年内高点,高位减持的行为骤然增多,导致当周的大宗交易折价率达到了8.57%。目前又折价率又回归至历史较高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大宗交易折价率的持续上升表明在大盘持续反弹运行之际,产业资本高位套现意愿增加,同时也反映了产业资本对后市的心态日趋谨慎。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