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海水淡化迎来重大机遇 相关股票分析

 【世界财经报道-讯】目前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同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业内人士透露,上述政策将在年内陆续出台,其中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和推进海水淡化材料国产化等将成政策支持重点。

  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海水资源却很丰富,海水淡化前景广阔。不过,由于我国现行《水法》中并没有将海水列入水资源范畴,有关海水淡化的相关政策很难推进,因此 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处长杨尚宝昨日表示,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发展首先要明确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是战略储备,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也强调,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把海水淡化列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积极制定相关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将上升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的战略地位。

  在多举措护航海水淡化发展的背景下,专家表示,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空间巨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高从堦指出,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年均增速达20%以上。

  郭有智表示,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每年将会有700亿到950亿美元的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中东地区,其次将是中国市场。

  而此前郭有智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海水淡化将达到150至2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三四倍,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家拟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中都非常重视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推进海水淡化材料的国产化。事实上,早在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就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90%以上。

  种种迹象显示,未来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将是必然趋势,相关投资也会剧增。分析人士指出,国内海水淡化核心设备生产商南方汇通(000920,股吧)、海亮股份(002203,股吧)、双良节能(600481,股吧)等将从中受益。

  由于海水淡化仍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兴行业,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堪称潜伏的奇兵。而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轨道,这些企业也有望出奇制胜。

  在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海水淡化需要涉及的产业链各环节划分,可分为海水淡化管、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海水淡化高压泵等各类专业企业。此外,按照不同的海水淡化路线也可分为膜法类和热法类两大类企业。

  其中,在膜法海水淡化设备的投资构成中,高压泵、耐腐蚀管等设备投资占据45%。由于海水含有大量腐蚀性物质,处理海水用的运输管需要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A股市场上,海亮股份(002203)与久立特材(002318,股吧)(002318)具备生产这种海水淡化管的能力。

  而南方泵业(300145,股吧)(300145)则可生产海水淡化用的高压泵。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此前还只有小型的5000吨级高压泵生产能力,但1万吨级的设备近期已设计成型。

  在膜材料领域,碧水源(300070,股吧)(300070)有关人士日前公开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用膜处理海水淡化的问题。南方汇通(000920)控股42%的子公司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则已具备反渗透膜生产技术。研究报告显示,该公司拥有300万平方米渗透膜产能,占国内1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可应用于纯净水制造、锅炉补给水和海水淡化领域。

  除了膜法之外,以蒸馏工艺为基础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也应用较广。此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下属的电站辅机厂具备主设备蒸发器和凝汽器的制造能力。

  双良节能(600481)则在2010年年报中称,公司已具备日产淡水2.5万吨和1.25万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

  业内预计,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海水淡化成本将逐步下降,最终达到与成本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届时,海水淡化有望大范围推广。

  事实上,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相比,海水淡化已显出比较优势。据了解,到达北京的水在未经市政供水网处理之前的价格就达到6.9元/立方米,而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吨水价格已低于此价位。

  此外,国内的钢铁、化工、火电等工业用水价格普遍在5元以上,一些服务业水价更达到7元。显然,成本在6元左右的淡化海水在这两块市场将大有用武之地。,明确海水淡化的战略地位显得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