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三大抽血机竭泽而渔 A股狂跌股民伤不起

 鲁政委:培育成熟的股市文化既要为融资方着想,又要为投资方着想。要进行这方面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市公司连续几年通过分红方式给投资者的回报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再融资。

  李大霄:建议实施真正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市场化,对新股“破发”现象应该进行具体分析。A股如此深度和广度的新股破发已经超出了市场规律所能解释的范围,其背后暴露的是不合理的新股定价机制和发行改革尚未彻底市场化的弊端。

  2010年全年中国内地加上香港股票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到的资金总额高达528亿美元,摘得全球股市IPO融资桂冠。不过,与大规模股票发行筹集资金不太协调的是,中国股市今年整体表现不佳,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跌幅仍然高达11.4%,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预计2011年中国IPO融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但时间才刚到5月底,A股市场IPO的总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500亿,从今年1月截止昨日收盘,上证综指从2700点涨至3050点再回到2700点附近,虽然指数波澜不惊,可多数个股短期跌幅超过20%,多的甚至高达40%、50%,从4月开始,A股两市开始加速下跌,一个半月的交易时间跌去了300点有余,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怨声载道,究其原因,高价IPO超募、上市公司不断再融资和国际板、新三板的排队抽血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抽血机”一:高价IPO集体超募

  “如果你只说自己募集一两个亿,那就太丢人了,现在发新股,不募集三五个亿,还真拿不出手。”这是今年年初一位公关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的内幕,“公司、投行和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都希望超募,这样大家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至于怎么才能超募,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现状:

  巨额超募资金闲置

  一方面,新股高价IPO造成大量超募,而另一方面,却是这些超募资金其实大多都在闲置,存银行、买理财产品甚至买楼买车,不亦乐乎。

  统计显示,2009年6月18日以来实现IPO挂牌的454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共募集资金6911亿,其中超募额高达3847.64亿。但是,这么多超募资金,却有六成以上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仍在沉睡,未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创业板的启动,让这种超募现象登峰造极。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28只新股问鼎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超过60倍的有14家,占50%。在2010年内,于A股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募资的344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4907.23亿元,超募3024.2亿元。造富游戏由此开始。乐普医疗的控制人蒲忠杰、爱尔眼科的创始人陈邦,成为当时创业板造出来的首批富人。从这以后,“双高”似乎不再只形容肥胖人群,而成为了创业板新的代名词,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之际,发行股价为每股110元,对应市盈率为115.29倍。

  而在中小板中,这种高价发行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最为典型的便是海普瑞,询价机构与保荐机构互相捧场,询价机构的最高报价竟然达到250元,公司发行价最后定在148元,超募资金50多亿。迄今为止,募资已投入金额为9.75亿元,尚有49.6亿元分文未动。而且,其中9亿元现金则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影响:

  使股市快速失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易宪容说,目前的市场持续下跌就是市场扩容过快的结果,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而且新股发行价过高。2011年4月,共有17家风险创投机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IPO,合计融资23.19亿美元。目前,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共创造了54笔IPO退出,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高达11.52倍。

  在对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进行资金入股等支持后,再将这家公司“包装”上市,短短一两年,突击入股的风险投资机构就能拿到10倍以上的获利。一家公司上市成功背后,多家机构分食大蛋糕。“上市公司和创投以及保荐上市的券商们倒是高兴了,可投资者就惨了。”易宪容说,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虽然饱受投资者指责,但现在“三高”问题仍然严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目前市场的萎靡不振除了欧债危机、存准率连续上调,资金面紧张外,与股票市场的供求状态有关。如新股发行这一块,虽然大都是小股票,但连续不断的发行,其累积效应不可小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些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不是用于投资合适的项目,而是用来买地、买房、买办公设备,有的甚至放在银行里吃利息”。

  鲁政委说,有钱花不掉,成了创业板一个奇怪的通病。而被花掉的钱,干了些什么也不一定。

  在谈到资金问题时,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任何一家股票市场,资金都是影响涨跌的重要因素,中国股市也不例外。现在中国股市资金失衡,新股发行过快,去年我国新股发行已经居全球首位,但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