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基金“贪小”吃大亏
尽管近来跌跌不休的走势为A股市场蒙上了阴影,但不可否认,从今年初开始,大盘蓝筹股成功发动了一轮行情,而中小盘股票则持续陷入调整,跌幅远胜大盘股。然而,在大盘股发力之际,偏偏有几只 “××大盘基金”,业绩垫底,亏损超过13%。
记者查阅了相关基金的一季报,揭开了谜底:这些基金的持仓股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 “大盘股”,而是中小盘股。在前两年中小盘股风生水起、大盘股涨不动的时候,这固然是生财之道。可在今年这世道,这些大盘基金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排名垫底的“大盘基金”
A股市场的风格转换,就如同一年的不同季节,风格迥异。 2009年和2010年,中小盘风格所向披靡,也让中小盘基金成为基民追捧的对象。然而,2011年,市场风格为之一转,去年表现优秀的中小盘股票持续下跌,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稳步上扬。这意味着,沉寂已久的大盘蓝筹基金熬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而去年红得发紫的中小盘基金一跃沦为绩差基金。
于是,在股票型基金业绩排行榜的最后,几乎全部是各家基金公司的中小盘基金垫底。然而,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在一串串中小盘基金当中,竟然潜伏着几只大盘基金。截至5月24日,在330只股票型基金中,华宝兴业大盘精选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15.89%,位居股票型基金排行榜倒数10位之内。其后是,招商大盘蓝筹基金,收益率-13.90%;工银大盘蓝筹基金,收益率-13.76%,均排名倒数30名附近。而信诚盛世蓝筹等明确表示投资 “较大市值且业绩优良的蓝筹上市公司”的基金,也排在倒数行列,收益率为-14.83%。
这不禁令人诧异。今年初到5月25日,代表大盘股的50 ETF指数跌幅仅为1%,而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不过5%。相比之下,中小板指数的跌幅近17%,创业板指数跌幅达到26%。如果这些基金是配置大盘蓝筹股,那么理应在最擅长的“主场”作战,怎么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跌幅?
重仓股中出现小盘股
根据A股传统上对大盘股的定义,流通股本在10亿股以上的可称之为大盘股。而流通盘不到1亿股的,可称之为小盘股。
从基金契约上看,几只基金中,只有华宝兴业大盘精选对该基金所指的 “大盘股”进行了定义:“本基金的大盘股指沪深A股按照流通市值从大至小排名在前1/3的股票。”这意味着,该基金契约已规定该基金的投资范围比传统意义上的大盘股更为宽泛,因而对其无可厚非。
不过,工银大盘蓝筹股票基金和招商大盘蓝筹基金没有对大盘股的概念进行定义。
记者调阅了这两只基金的一季报。按照5月25日收盘价计算,工银大盘蓝筹股票基金一季报披露的前10大重仓股中,除民生银行、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外,其余7只个股流通股本都在10亿股以下,5只股票流通市值不足50亿元。其中,新研股份流通股本仅2332万股,目前的流通市值只有区区7.84亿元;而另一重仓股浙富股份,其流通股本仅6690万股,流通市值仅有24.75亿元。这样的重仓股明显难以归入“大盘股”范畴。
招商大盘蓝筹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中未出现流通盘小于1个亿的个股,流通盘最小的个股为中文传媒,流通盘1.88亿,流通市值30亿元。
在海通证券基金评价系统中,工银大盘蓝筹股票基金和招商大盘蓝筹基金的投资风格箱被明确定义为 “中盘”和“成长”风格。
“风格漂移”错过行情
从投资效果来看,打着“大盘”旗号频频投资中小盘的基金,也被迫承受了中小盘股的大跌,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仍以工银大盘蓝筹股票基金为例,截至5月25日,其第一大重仓股海南海药、第三大重仓股浙富股份,今年以来跌幅均达到24%。其余重仓股也有不同程度跌幅。总体看,前10大重仓股中,中小盘股跌幅都比较大,而剩下几只大盘股跌幅都比较小,其中民生银行今年还取得了15%的涨幅,这恰恰是标准的大盘蓝筹股,也是大盘基金理应投资的标的。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招商大盘蓝筹基金,该基金在一季报中坦承:“本基金在策略上顺应了中小盘股和大盘股风格切换的趋势,操作中逐步减少前者的配置而加大后者的配置。但是由于进行组合配置的大幅调整需要时间,也会产生较大的摩擦成本,一季度整体上仍然遭受了一定幅度的损失。目前已经基本完成配置调整。”这已经暗示基金的配置重点曾发生了偏移。
据某第三方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分析,从契约上说,如果基金通过约定“大盘股”的定义放宽了“大盘股”的范围,那么基金投资一些中盘股也是合规合法的。不过,即便基金没有对大盘股进行定义,通常基金也会约定“将不少于基金资产的80%投向大盘股”,这意味着基金剩余资产依然有投资中小盘股的空间。
这位人士表示,对于大盘基金买中小盘股的问题,或许很难从合规角度找到问题。但基金公司应该避免将基金名称变成一种营销策略,什么好卖就叫什么名字,而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基金的投资范围。同时,这些基金的投资业绩有待提高。毕竟,中国市场的投资者还不够专业,通常不太关注基金的投资范围,而更多的是关注基金是否赚钱。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