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房地产调控治本仍需“持久战”使房价回归合理

 调控仍在继续,近日,国家有关部委明确表示“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

    3月份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与1、2月份相比上涨明显。据链家地产统计,3月1日至11日,通州、大兴住宅成交量已超出1月份整体成交,与成交量偏高的2月相比,这两个区域成交量涨幅也分别达到140%和170%。这表明,房地产投资虽因调控不再活跃,但市场的预期与信心并不稳固,特别是调控呈现的“持久战”特点更令部分刚需购房者“憋不住”出手。

    “持久战”是房地产市场“治本”的必然选择。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症结在于供需失衡、供需错位,而供需错位更加重了供需失衡。以北京为例,无论是郊区还是城区内,大户型为主的供应结构并未转变,如于上月开盘的西城红山世家楼盘,基本户型为:120平方米一居,130平方米、160平方米两居,190平方米三居。又如昌平区,目前至少有5个别墅楼盘已经或者即将开盘。而据亚豪机构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北京目前在售的73个公寓豪宅中有50个项目都是单价4万~6万元的城市公寓,这些项目普遍位于三四环周边,供应的产品以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为主。对于大多数资金实力有限的刚需购房者来说,需求的主流仍是总价低的中小户型。因此,供需错位的问题如不解决,房地产调控不仅无法实现“治本”的目的,“治标”的效果也会不明显。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以来,保障房都是中小户型供应的主体。3月15日,我国首个保障房国家指导性设计方案出台。在方案中,公租房最小面积34.18平方米,并且以4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为主。保障房建设在面积上有限定,在数量上有保证。北京市规划委日前在其官方微博上“透露”,截至今年,已经有23个保障房项目获得土地规划许可,近期就可以开工。而今年北京市保障房建设目标为16万套的开工数量和7万套的竣工数量。

    国家的明确表态则令“持久战”局势明朗。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这番讲话触动了市场敏感神经,当日,地产开发商类股价大跌,而受其影响,上证综合指数收跌64.56点至2391.23点,跌幅达到2.6%,是3个多月以来最大跌幅。

    预期的悲观将对市场产生负面作用。在此之前,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地产价格持续回落,许多楼盘降价出售。压力下,地产开发商抛出“顺应市场需求”的冠冕堂皇理由,期待政府的调控措施今年能够放缓,帮助地产市场恢复生机,而国家的“拒绝”态度,将浇灭房地产商最后一丝不切实际的希望,迫使他们加大推盘力度。

    同时,经济增速新要求,降低了地方政府拉动房地产的投资冲动。近年来,房地产投资是部分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引擎熄火,地方财政吃紧的压力也使得部分城市产生放松调控的想法和做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下调了经济增速目标,并提出5个“真正”——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到一条节约资源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的民生。国家对5个“真正”的强调强化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更看重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房地产投资更多表现为拉动“速度”,这种拉动虽然“力道”很大,但破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使房地产需求从消费需求演化为投资需求,进而蜕变成投机需求,使房地产的本性逐渐丧失,无法满足普通民众的有效需求。“速度”不是主角,那么房地产投资也将不再是宠儿。

    因此,房地产调控“持久战”的开始,不仅有利于调控房地产市场,而且更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重质”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