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宝”:见证中行外汇业务成长足迹
提起中国银行,至今还有人这么说:“哦,就是专门经营外汇业务的。”的确,曾经作为我国最早唯一的外汇专业银行,几十年来,中国银行凭借其庞大的海外分支机构网和雄厚实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各类外汇业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现在提起“外汇宝”,已不是什么新名词,略有金融知识的人都能说出个道道来。然而,你可曾知道,当年“外汇宝”的诞生曾经轰动上海滩,成为其时沪上十大金融新闻之一。
那是1993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居民手中持有的外汇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然而,市民手中的外汇,除了储蓄之外并无其他出路:投资B股,受到限制,兑换成人民币又无法兑回,巨大的理财需求与狭窄的投资渠道,形成了强烈反差。当时,政府已关注到这一问题。1993年6月,人民银行准许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业务,为国内银行经营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开辟了政策途径。
1993年12月1日,无论对中国银行或是对中行的客户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也就是在人民银行颁布许可文件5个月后,经过周密翔实的筹备工作,在总行营监部、存汇部、财会部的全力支持下,上海分行成功地推出了“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外汇宝”业务,成为沪上同业第一个推出该业务的银行。这意味着,从那时起,凡手中持有500美元以上的市民,都可以通过中行的“外汇宝”买卖各种外币,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也意味着,中国的老百姓又多了一种全新的投资理财方式,他们可以更自主、自由地支配手中的货币。
“外汇宝”这个琅琅上口的名字,是从香港引进的一个新名词。金融意识极为敏感的上海市民马上注意到这一投资新机会,中行第一个月成交笔数就达到1000笔,成交量超过300万美元,以后每个月更以翻番的速度迅速增加。许多新闻媒介竞相报道了“外汇宝”的崛起,一时间“中行外汇宝”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中国银行的外汇专业特色也更加彰显。
时至今日,“外汇宝”已经成为市民规避外汇汇率风险的首选工具,也成为继股票、债券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而“外汇宝”的发展之路充满着不断的革新和探索。
1996年,沪上又有40多家银行加入外汇资金业务的竞争行列,中资银行开辟“个人外汇买卖”的也越来越多。中行果断地在沪上同行业中率先采取缩小“外汇宝”买卖差价的举措,把原来的买卖差价现汇200点、现钞300点先后缩至100点、80点直至40点,将实际收益反馈给广大客户。缩点当日,“外汇宝”交易量比前一天放大了39%,极大刺激了居民的炒汇热情。
时间就是金钱。从1993年的16小时值班制度到后来的20小时值班制度,中行用自己的付出为客户赢得更高的回报。在“外汇宝”的发展中,中行在沪上同业间创下了多个“第一”:1993年第一个推出“外汇宝”业务、1999年第一个设立“外汇宝”交易中心、1998年第一个推出“外汇宝”电话预留指令功能(俗称“挂篮子”)、1998年制作成第一部外汇业务多媒体宣传片、1999年第一个推出“外汇宝”电话(网上)模拟交易大赛、1999年推出第一套金融学习丛书……这诸多的“第一”,写就了中国银行外汇业务发展的一段辉煌乐章。陈韶旭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