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剧社会贫富差别。
中国的GDP2010年为5.8万亿美元——比邻居日本多了4000亿美元,终于成为世界之林中的第二,但人均GDP仅日本的1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为20%)——排名世界各国的第105位。29万亿居民存款,人均仅为2万多元。主要是贫富差别太大,20%的富人拥有80%的财富,80%的普通百姓仅拥有20%的财富。而10年、5年以前以银行三成按揭买了几套房的人成了富人;反之,存银行不动者成了无房的贫困一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差别。
(2) 影响城市社会综合竞争力之提高,影响无房的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如全国北大、清华、复旦等)留在大中城市安居乐业搞研究、拼搏向上。
(3) 影响外国企业、外地企业在高房价城市扎根、发展,很多企业面临高房价只好乔迁到房价便宜、劳动力便宜的地方去。
(4) 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使很多情深意切的年轻情侣望房兴叹,不得不忍痛分手。有房的男青年成了钻石二代,无房的男青年再优秀也让女孩望而生畏。笔者看到复旦学生中很多因此而分手的。社会实际上形成了有房阶层与无房阶层,形成了新时代的高低贵贱之分。
(5) “房奴”一族大量出现,青年失去了朝气、拼搏心、创业心。
年轻人在25-30年中为了还按揭,变得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生怕得罪领导,被解雇、被降薪,从而使房子断供,使家庭陷入居无定所的绝境。他们变得极无拼搏性,极无奋斗性,极无创造力,变成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创业者、开拓者完全不同的唯领导马首是瞻的人性扭曲的一代。
最后导致中国综合竞争力下降;大批的爱因斯坦、达尔文、瓦特、富兰克林、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等杰出人才被迫像电视剧《蜗居》中的海萍、海藻一样陷入苦苦挣扎之中,一生埋没在还按揭、还房贷的辛劳中;使大量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像温水煮青蛙那样将生命消耗在住房-公司两点一线、打安分工、还无限房贷的岁月之中。
(6)导致人民币实际贬值,普通百姓财富被剥夺、流失。
2001年在复旦附近,5000元/m2可以买到很好的复旦附中边的学区房,50多万可以买到很好的100m2的房子;现在50万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中只能买一个厨房、卫生间。当年不买房者,50万(即使存银行,也仅60万以下)已实际贬值80%,老百姓财富无形中被剥夺与大量流失。
(7) 5-10年前不买房、卖出房的父母对子女造成的打击与伤害是终生的、灾难性的。
当时在上海与北京买一套房仅50-100万,现在为400-500万。那时不买,反而卖掉房的父母对子女的伤害近乎是灾难性的。他们即使月薪5000元,一年6万元,扣除生活必需费用外,3-4万元买不到一平米新房,一生30年工作仅存100万元,在上海、北京仍是“蜗居”一族,只能终生租房,但租金涨上去又怎么办呢?
(8) 所有“潜规则”都在高房价中显现,很多贪污、腐败与高房价有关。诱使一些官员铤而走险,如青岛之杜世成、《蜗居》中的宋思明。
(9) 银行严重依赖房贷,一旦泡沫形成,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巨大。
(10) 人民币购买力严重失真,造成人民币严重低估之假象,形成美欧各国强压人民币升值的不讲理压力。
由于中国房地产不能作为普通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因此在世界市场,人民币购买房产之外的所有商品都显得很值钱,购买力很强。世界银行认为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仅1$:4¥左右。但实际上纽约户均收入与房价比仅为6.9倍,柏林为3.6倍,北京、上海则为20-30倍。人民币在购买国内大城市房产时,变得非常不值钱,严重贬值。这又形成了各国逼人民币升值,陷我国出口贸易的4000万家小企业于困境之中的局面。
总之,上涨过快的房价确实危害很大。我们拥护国务院对狂热房价的调控。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