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房地产商成为酒店的业主,首先我们排除的原因就是“赚钱”,国内企业经营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高星级酒店业,五星级饭店8-12年的投资回报周期,让房地产企业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从事酒店业这一“陌生”领域,尽管很多房地产公司近来成立了旅游子公司和酒店管理子公司,但我们更多的将其解读为地产公司酒店越来越多后的“不得已”。那么,房地产商投资酒店的动机何在?很多人认为这是房地产商的“错误决策”,但这样无法解释为何房地产商的“一错再错”——不断重复的投资酒店(比如万达集团,已经开业14家五星和超五星饭店,计划到2012年形成38家五星级饭店——来自大连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官网)。
总结下来,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投资高星级饭店的动机大致有:
1.政治和政策需要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对区域酒店数量进行测算,在轮到建设时,则把“重任”交给房地产企业,所以在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协议中,捆绑关于酒店建设的条款,而为了达到规划要求,条款通常为“A星级,投资不少于B亿元,客房数(建筑面积)不少于C,酒店集团需要是世界排名D之前……”。在这样的前提下,酒店建设就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政治任务”,如果不设计、建设和运营一家酒店,连建设规划都难以获批。
2.带动周围土地、房产价格升值
“毗邻五星级酒店”是近来无数次被引用的房地产广告词之一,在google上搜索“毗邻五星级酒店”,搜索结果124,000,000条,而其中几乎都是房地产信息,可以看出,通过五星级酒店的建设,提高周围产业的含金量,通过房产销售来获取利润成为通行的盈利模式,当然,商业综合体配建酒店的盈利模式亦类似。
3.做业主的荣耀和便捷
尽管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在获取利润方面难以与住宅开发相匹敌,但拥有高星级酒店则是身份、实力的象征,“我是**酒店的业主”这样一个业主的语言在很多国内业主口中变成了“**酒店是我的。”将酒店变成实施社交、拓展人脉的场所,使企业在投融资、规划审批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早已经超出了金钱的范畴。
正因为有以上的动机,房地产商做业主的酒店有时候会出现以下特点:
1.明明不太想做,偏偏不得不做
由于业主做酒店的动机并不主要在“利润”,所以国内酒店的兴建出现了很多的独有特色,比如,设计单位不是酒店专业单位,业主总是选择委托管理而非自营,选择品牌是总是倾向于外资品牌,更有甚者,业主有时会提出:“我对总经理的人选不满意,总经理必须是外国人,尤其是长得要很‘外国’,这样我比较有面子”。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大腕》中的对白:“门口站一英国管家,带一假发那种,蹦儿绅士那种,甭管有事都得说CanIHelpYou,Sir?蹦儿有面子”
2.硬件越来越硬,软件越来越软
从酒店筹备来看,业主应将投资合理的分摊在土建、装修、设备设施、物品采购、管理与咨询、市场营销和人员及培训等方面,但处于特殊的经营动机,房地产商业主将主要资金都投入硬件和装修往往更符合业主的核心利益:不但能更有效的起到带动房价的作用,硬件投资在满足地方政府“投资不少于**亿”条款时非常容易,反之,花在培训上面的钱在投资认定上难度则大得多。
以上特点,尽管由于我们的业主也在与时俱进,随着旗下酒店的增加,许多房地产企业成立了酒店管理、酒店建设的分公司,使得酒店设计、建设和管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内酒店业主多样化趋势依然明显,业主不专业、干预日常管理过多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在以上分析的前提下,面对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许多地区出现了房价下跌,销售量下降的现象,在房地产业紧缩的预期下,个人对未来的判断是: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