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1-11月厦门房地产投资小幅回升

 1-11月,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9.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增幅呈现小幅回升态势,比1-10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83.30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4.77亿元,增长12.6%,增幅分别比1-10月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0.5%;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7.7%,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7%,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

  一、主要特点

  工业增长继续回升。工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1-11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51.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实现工业增加值1014.13亿元,增长19.4%。前三个季度,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呈回落态势,分别由1-2月份的增长23.0%、21.1%逐步回落至1-9月份的增长17.8%、19.0%,10月份止落回升,11月累计增幅继续小幅回升,总产值、增加值累计增幅均比1-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超过六成企业实现增产。1-11月实现产值增长的企业1415家,占全部企业数的62.7%,合计产值增量872.97亿元,其中产值增量超亿元的企业98家,合计实现增量691.12亿元,占总增量的79.2%。六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1-11月我市重点培育的十三条产业链实现产值2666.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8%,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其中平板显示产业链、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汽车产业链、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链、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分别增长28.2%、11.7%、11.5%、23.4%、14.6%和9.1%。

  城镇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11月,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1%,增幅比1-10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4.28亿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21.39亿元,增长31.5%。完成工业投资202.65亿元,增长24.1%,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19.8%,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6.6%,30个工业行业中有17个行业投资实现增长,其中6个行业投资增速翻倍。1-11月城镇新开工项目435个,增长1.21倍,其中计划总投资上亿元项目7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5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45.22亿元,增长1.55倍;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5.04亿元,增长2.36倍。

  房地产投资小幅回升。1-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6.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增幅比1-10月回升1.4个百分点。其中土地购置费182.51亿元,下降21.0%,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为44.8%,比去年同期减少21.2个百分点。住宅销售出现回升,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72.31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0.43万平方米,增长8.7%,增幅比上月提高6.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380.53亿元,增长15.6%,其中住宅销售额289.22亿元,增长19.2%。至11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43.91万平方米,增长27.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79.91万平方米,增长103.7%,占商品房待售面积总量的32.7%。

  消费品零售增长平稳。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6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增幅比1-10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类值看,汽车消费回落,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45.22亿元,增长16.5%,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25.1个百分点,比1-10月减少2.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64.11亿元,增长17.3%;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3%。从主要业态看,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增长20.6%,占限上企业零售额的23.1%。

  居民收入增幅稳步提高。1-11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增幅呈现逐月上涨的态势,比年初的增长3.8%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四项收入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8.3%、22.8%和15.9%;工薪收入增长稳定,增幅缓慢回升,增长7.7%,比1-10月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仍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家庭总收入的67.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398元,增长12.1%。食品、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8.5%、21.5%、46.5%、18.9%和12.1%。

  CPI涨幅连续四个月回落。11月份,我市CPI比去年同月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分别比上月回落0.2和0.6个百分点。在政府调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及上年翘尾因素影响逐步减弱的情况下,自8月份以来,我市CPI环比连续4个月下降,同比连续4个月涨幅回落,价格涨幅持续扩大的态势初步得到遏制,但物价总水平仍维持在高位。1-11月,我市CPI比去年同期上涨5.2%,涨幅比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1.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仍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中,鲜菜价格下降4.8%,价格涨幅超过10%的主要类别是:粮食价格上涨18.4%,油脂价格上涨15.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0%(猪肉价格上涨28.3%),蛋价格上涨15.5%,水产品价格上涨12.4%,干鲜瓜果价格上涨14.5%。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规上工业企业减产面有所扩大。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58家中,比去年同期产值下降的企业有843家,比1-10月增加了28家,减产面为37.3%,比1-10月扩大了1.2个百分点。其中减产上亿元的企业19家,合计减量79.10亿元,占总减量的52.1%。部分大型企业减产较为明显,乐捷显示科技、戴尔(厦门)、厦华电子、巨茂光电等四家企业减产超五亿元,共减产43.62亿元,减产幅度为28.5%。

  物价水平有所回落但仍处在高位。第三季度以来,我市CPI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从八大类构成情况看,超过平均增幅的是食品和居住价格,1-11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和6.5%,食品类中除鲜菜价格下降外,其他粮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等仍有较高涨幅,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