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马光远房价物价拐点已双双来临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央视著名评论员——

  房价拐点是否真的来临?现在是否是百姓买房的好时机?

  昨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来沈参加BMW中经智库全国行的经济学博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他对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楼市半年内会出现全国性降价潮

  房地产调控已经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商品住宅市场低迷,降价潮开始向各地蔓延。

  “可以很明确地讲,房价拐点已经到了。”马光远在谈到房地产走势的时候,对“拐点说”表示确定,“如果调控政策不变的话,未来几个月房子肯定是降价的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谈到未来房价的走势时,马光远认为目前并不明朗,但是到明年上半年将会有很清晰的下降趋势。“一线城市房价松动后,应该很快就会向二三线城市传导,应该在半年的时间内,我们会看到一个全国性的降价大潮到来。”

  但马光远同时表示,房价的走向也将取决于调控的松紧,只有政策坚持不松动,房价才会真正回归。

  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坚决

  温家宝总理在近期频繁提出,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松动,调控要坚决。“这表明宏观决策层也面对着相当大的压力。”马光远介绍,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深层博弈时期,“现在到了最紧张的时刻,实质性降价一旦开始的话,将影响到各方的利益,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银行和开发商对调控政策的破坏。”

  “如果政策放松的话,可能会前功尽弃。现在的政策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后退。”马光远表示。

  此前,马光远曾提出,限购之所以能坚持,就在于出台这个政策时,根本没有想到它的杀伤力这么大。它的杀伤力不是指它对房价的调控作用,而是一旦取消之后副作用很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取消,房价必然会大幅反弹,所以不敢拿掉。

  但马光远表示,虽然当前的限购政策无法在短时间内取消,但“我们可以去解决一些问题,包括房地产整个下降以后引发的经济增长问题,可以做预案,政策的动作空间比以前要大”。

  调控房价需改革土地财政

  马光远认为,在国家调控房地产业、收紧货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9.4%的高速度增长,与身陷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增长停滞的欧洲和增速下滑的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仍旧充满活力。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当下保持健康合理发展比速度更重要。

  马光远表示,土地财政改革是调控房地产业的途径之一,根据国家公布的官方数据,“目前地方债务已经达到了10.4万亿”,政府往往通过出卖土地获得财政收入以偿还债务,而这一现象有待改变。

  “未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问题。”马光远对宏观形势很有信心,但是他又话锋一转,“我们的经济改革停滞了”。马光远认为,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过高,使得政府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信贷紧缩不可避免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周转,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马光远认为,经过了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改革道路有待摸索。

  物价拐点已经到来

  相对于房价拐点的到来,马光远认为,物价的拐点也已经初现端倪。“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化的话,物价的拐点现在就已经到来了。”

  马光远说:“目前为止,物价调控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同时,他也表示:“不排除明年会出现反弹的可能,但整体形势已经不错了。通胀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如果物价下降的话,企业的压力就会减小。整体对企业、对百姓生活都是一件好事儿。”

  本报记者张瀚孟畅

  中小企业融资遇“硬件”瓶颈

  昨日,辽宁中小企业厅副厅长陈铁城在会上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一个原因是缺少融资“硬件”。

  陈铁城表示,现阶段的银行经营服务制度,让银行在洽谈贷款时有“房产“、”地产“这两项硬指标。但是省内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微小企业,这些微小企业根本没房没地,难以用“硬件”融资。

  本报记者张瀚孟畅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