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失落”的房地产信托

 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信托以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和相对较低的融资门槛愈见繁荣。11月3日,在有“中国金融第一展”之称的第七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山东信托、交银信托、吉林信托、中铁信托等十余家信托公司组成的信托“军团”高调亮相。但在其推介的产品中,一度大热的房地产信托,却忽然黯淡了身影。

  “我们已经有大半年不做房地产信托了。一方面是吉林省银监局不希望我们做,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么严,里面风险确实太高了。”吉林信托一位参展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而还在运作房地产信托项目的企业也变得“挑食”起来,不仅数量上比上半年大幅缩减,对项目的资质要求也有明显提高。交银信托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现在做房地产信托项目有三个要求:一是要在一线二线城市,二是项目要好,三是更倾向于大公司。”

  用益信托工作室最新发布的《2011年三季度房地产信托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三季度,国内共发行了233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含保障房),发行规模为620.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行数量增长了28.73%,发行规模却同比下降了6.14%,与二季度相比,发行数量下降了33.05%,发行规模也下降了46.15%。从房地产信托的占比来看,三季度其产品占比仅为38.84%,同比下降了7.42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了14.01个百分点,这是近一年来房地产信托占比首次低于40%。

  不管是被动叫停,还是主动暂停,都昭示着房地产信托市场已经进入“寒冬”。与之相伴的是房地产信托项目兑付风险的上升。

  由于大多数房地产信托往往是一到两年期的,到今年年底正是大多数产品到期需要兑付的时候,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流入,大量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集中兑付需求将使房地产企业违约成为大概率事件。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从10月到年底有46款、总规模达83.586亿元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到期。如果加上应支付的信托收益,总规模在90亿元左右。

  回头来看现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说是“四面楚歌”,紧缩货币政策使之无法从银行得到大规模贷款,限购政策又使其成交量大幅萎缩因而从市场上回笼的资金也相当有限,而目前的市况想要从资本市场“捞一把”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当口上,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量锐减很有可能成为压垮房地产公司现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专家预计,违约的高峰期可能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

  值得关注的是,在三季度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中,标的为保障房的项目有所上升,似乎显示信托公司正在保障房领域中深耕。一位主动暂停房地产项目的信托公司内部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现在主要在做保障房的项目。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2011年三季度,国内共发行了27款保障房信托产品,规模共计74.28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为8款共21.67亿元,安居工程12款共32.11亿元,经适房4款共8.5亿元,廉租房、公租房和两限房各1款。

  但上述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保障房信托产品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目前信托融资成本大都在15%、16%,项目差一点的,就要17%、18%,保障房信托项目并不能满足信托产品所需求的高收益,因此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制约信托在保障房领域大展身手的主要因素。”

(责任编辑: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