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房地产调控拖累水泥“下水”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 陈川)“十一”过后,水泥调出大市枣庄、济宁等地便传出降价消息,枣庄龙头企业袋装水泥大多跌破300元/吨,济宁海螺散装水泥也暗降15元/吨。卓创资讯水泥行业分析师卢宁认为,至此,鲁南水泥市场可谓岌岌可危,临沂、济宁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水泥价格一改此前高歌猛进的态势,逐渐进入低迷行情。卓创资讯水泥行业分析师卢宁介绍,山东市场并未如期上演“金九银十”的传统大戏,反而呈现“旺季不旺”的反转行情,然而,水泥价格下调,也是厂家的无奈之举。

  从需求面看,受宏观调控影响,下游行业资金紧张,房地产及工程市场不景气,水泥需求自7月以来持续疲软。水泥厂家趋向保价出货,期冀市场平稳,但部分厂家为提高出货量,暗中下调价格,导致整体市场震荡下行。

  从供应面看,在7月全省限产的情况下,8月份,山东以10021万吨的累计产量荣登榜首,同比增长8.46%,因需求持续疲软,省内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枣庄作为山东水泥产能的集中地,因外围市场价格走低,外运水泥到位优势尽失,从而导致区域内供应量激增,迫使省内价格走低。

  此外,9月下旬山东进入农忙时期,农村建设及部分工程项目开工受影响,进度放缓,水泥需求愈加低迷。

  对于四季度山东水泥市场走势,市场心态呈现谨慎悲观。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北部及沿海地区尚未受波及,市场运行平稳,但下游需求萎靡不振却是全省写照。即使9月下旬,山东多地开始停窑检修,然而,限产对市场的刺激可谓微乎其微,加上外围市场低价侵袭,省内厂家压力剧增。但煤炭价格一路走高,各种原材料价格也居高不下,水泥厂家处于“涨价时难跌亦难”的尴尬境地,保价出货似乎成为最佳选择。四季度大幕开启,水泥需求未有明显起色,为完成年度利润,不少厂家销售压力大增,对后市难掩悲观情绪。部分厂家对11月的“赶工期”寄予希望,但在下游资金状况难以缓解的情况下,对工程带来的需求拉动不容过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