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房地产信托迎来密集兑付期

自2009年房地产信贷开始收紧,融资成本“次优”的信托就逆势走俏,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最优选择。如今,产品期限多为一两年的房地产信托密集到期兑付,一面是债台高筑,一面是销售疲软、回款急剧放缓,一些开发商资金链“命悬一线”。

  房地产信托风险不断累积

  房地产信托从2009年开始发行量猛增。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2010年投向房地产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超过2800亿元,今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2077.66亿元,房地产信托资金余额6051.91亿元。

  房地产信托产品期限一般为1-2年,由此,从2011年9月开始到2012年末是房地产信托集中兑付期,由于兑付资金量庞大,带来的兑付压力可想而知。

  据了解,开发商目前信托融资成本一般在15%以上,极个别项目甚至达到25%-30%。融资成本如此之高,市场销售却疲态尽显,两面挤压下,房地产信托风险不断累积。

  若有小额项目不能兑付,信托公司或可自行垫上;极端情况下,若一个大额项目无法兑付,而多数信托公司注册资本在1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信托公司即使出让所有资本金也不够,由此引发信用风险。

  监管层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从整体层面来看,市场目前尚无房地产信托产品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随着行业内部调整的深入,监管层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据了解,有信托公司已收到了银监会前不久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信托公司填写与某房地产集团及关联企业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的调查表,根据项目运行情况,注明风险判断意见。

  来自北京的一信托经理认为,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正趋于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看上去是针对信托公司的操作,实质是对银行系统的风险监控,以防范风险在银行、信托、私募、高息票据、垫资等金融安排之间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