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限购令的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与上月相比,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14个房价下降,17个持平,在那些房价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涨幅都没有超过1.0%,且有15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比上个月缩小。
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停下来了。其主要原因不是别的,只是炒房客的被挤出而已。这一点,是本人从多种新闻报道中看出来的。在以“限贷”和“限购”为主要特征的政策高压之下,那些主要依靠贷款和拆借而忙着炒房的炒房客们纷纷被迫放弃炒房的行为,致使开发商手中的房子库存增多,同时资金的压力也明显加大。此时,就有一些业内知名人士站出来说话了。
在近日举办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大声地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发生巨大变化,如果说调控前地产商还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调控后就是置身于寒风中了,而且这个寒风不是一年两年,不能太乐观。”房地产投资将告别“炒房”时代进入理性投资时代。同时,业内还普遍认为: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的判断,本人以为严重违背了客观事实。因为,依照这个判断推下去,就意味着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房子都是微利的,开发商是没有什么赚头的。几个月前开发商赚取的是暴利,如今“限购”和“限贷”政策才实施几个月,一线城市的房价,虽然上涨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是,总体上仍然在上涨,并没有大幅下降,开发商赚取的应该依然是暴利,不过只是在限制性政策之下,开发商赚取暴利的成本可能会略有上升罢了。
在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遏制的情况下,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根据报道,却加快了上涨的速率,国务院之所以决定将“限购令”的实施向部分二、三线城市延伸,扩大“限购令”的实施范围,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虽然单个地看,房地产规模无法与一线城市相比,但是,一合计,其总量比一线城市要大得多。因此,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目前仍然是“暴利”产业。中国房地产业的暴利时代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在二、三线城市变本加厉,其暴利在上涨。
房地产业的发展和运行,主要依靠的应该是市场及其机制。而目前,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主要是行政手段,通过某些政策推动的结果,微利下的房地产业市场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一旦政府的“限购”和“限贷”措施,停止实行,或者放松一点儿,那些炒房客卷土重来,房地产业的暴利则极有可能加剧。尽管政府的“限购”、“限贷”政策,还会继续实施下去,但是,这一政策总归是“有形的手”在发挥作用。市场新机制建立不起来,那只“无形的新手”发挥不了作用,中国房地产业暴利时代就不可能是过去式。
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是业内人士的误判。这些业内知名人士,是否在有意地为那些“置身于寒风中”的开发商说话,目前无法判断,至少,客观上在为开发商叫屈,希望政府尽快放松或者停止“限购令”的实施。
中国房地产暴利时代远没有结束,“限购令”必将严厉地实施下去!
上周(8月15日-8月2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3.72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35.86%;上周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2347元/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5.05%。
新增供应面积环比涨逾两成
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周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为20.2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0.36%。上周获取预售证的商品住宅项目共8个。商铺及办公类物业方面,上周上海市商铺类物业成交面积4.12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9.53%;均价1635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36.22%。上周上海市办公类物业成交面积为6.4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6.19%;均价为4216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119.21%。
“限购堵漏”政策叠加威力不小
楼市专评网首席分析师黄志坚透露,上周商品住宅总体出现了低位反弹,其中公寓类产品成交了11.54万平方米、别墅类产品成交了2.18万平方米,成交量周环比分别上涨了29.35%、85.45%,成交均价分别为19991元/㎡、34853元/㎡,成交均价周环比公寓下跌了2.65%、别墅上涨了29.60%。
黄志坚认为,沪4条中的“限购堵漏”政策的叠加威力不小,开发商必须小心应对。从8月过去的21个交易日看,成交量仍显严重不足,商品住宅仅成交了36.52万平方米,跌幅不小,处于很低的低位运行,加上本轮的调控既严厉、短期内又不可能放松,预计今年金九银十的“成色”将严重不足。
目前,占供应总量大多数的中低价位公寓面临的压力最大。在融资和回款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开发商预期已经改变,新盘上市多数会价格低开以求成交量。黄志坚表示,这种“跌出来的机会”难得,刚性需求者可以关注。
申城新房成交在跌入5个月来的最低点后,上周(8月15日—8月21日)终于出现了小幅反弹,13.7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虽然环比有35.8%的上涨,但并未离开低谷,为近五年同期最低。
根据佑威及楼市专评网提供的数据,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3.7万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35.8%;上周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2347元/平方米,环比前周上涨5.05%,总体出现了触底反弹、量价齐升的态势。
从具体项目来看,成交主要集中在象屿郦庭、一品漫城和旭辉玫瑰湾三个项目,分别成交了112套、76套和73套。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就此认为,目前成交量的止跌回升仍只是少部分项目的相对热销支撑。从总量来看,仍仅相当于4至7月间周平均水平的8成左右,尚未走出低谷。
供应方面则延续了之前的上涨趋势,重新回到20万平方米大关之上,已经基本恢复到年均水平相仿的水平。推盘量在近期出现持续回升的迹象,德佑地产研究主任陆骑麟认为,这说明不少开发商已经着手在为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做准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周的推盘量将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金九”的临近,业内对于未来房价即将松动的判断逐渐成为主流。如佑威机构执行董事黄志坚就指出,目前占供应总量大多数的中低价位公寓目前面临的压力最大,在融资和回款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开发商预期已经改变。
他预测,新盘上市多数会价格低开以求成交量,余量较大的老盘价格下调也将成为“不可抗力”,未来6个月内跌幅或在10%至20%之间。
申城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套数上周(8月8日至8月14日)最终跌破千套大关,914套的记录创下了近5个月的新低,分析认为除了传统淡季的影响外,前期供应锐减,不少项目为金九银十蓄力,也是使得成交跌入“冰点”的原因。
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显示,上周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0.1万平方米,而成交套数仅为914套,分别环比前周下滑25.5%和14.7%。尤其是成交套数,跌破千套大关,创下了近5个月的新低。从成交项目上看,排行第一的康桥半岛新城也仅成交64套,不到6000平方米,其它项目成交更是无一超过50套。
业内分析认为,成交创出新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供应锐减的影响。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总监宋会雍在接受新民网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即前期供应不足、缺少价格配合和网上成交时间落差。
宋会雍认为,从个别项目来看,价格上的优惠仍能够很大程度激活成交放量,但部分楼盘促销跟进不力,让成交更多集中到了促销楼盘上。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购房人的胃口,造成了“无促销,不看盘”的现状。
而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黄河滔则认为,目前房企为了避免推盘后遇冷,其对客源的蓄水准备必然提高、周期也将随之拉长,也是8月前半段供销量持续处于低位的原因。但他判断,成交已在上周到达谷底,伴随着供应的上升,预计下半月的新房成交量会有小幅回升。
供应方面,从8月首周仅6万多平方米的低位快速反弹至上周的16.85万平方米,环比大涨166%,其中公寓类项目共计达到6个批次、约16.82万㎡供应,环比更是大涨近5倍。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