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新论调:二三线城市“限价”拦“限购” 调控年内或不加码

新浪乐居讯(编辑 张弘)8月10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全国房地产行业月报。该报告指出,1-7月我国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1%,较去年7.5%的全年涨幅明显上升,较1-6月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0.3%,较1-6月上升1.2个百分点,住宅成交均价继续回升;办公楼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5.9%,商业营业用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5.5%。由此,报告得出结论,预期今年全年商品房成交均价仍将继续增长,涨幅在5-10%。

  楼市的涨势似乎不可控制,持续半年之久的调控在数据面前似乎也显得颇为无力。7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房地产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楼市调控工作。之后,国家发改委一再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从各种迹象来看,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已是大势所趋。进来更不乏专家预测,楼市调控政策信号已很清晰,下半年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将出现较大范围实质性下跌,并呈震荡型走势。

  但站在8月12日的今天,整整一个月前的那次中央发声似乎仍然没有下文。住建部迄今没能公布二三线城市限购扩容名单。而在一些疑似将限购的二三线城市,开发商正趁机加紧推货,房价不仅未止步不前,还因限购“风声”而加速水涨船高。

  近日听闻秦皇岛开发商大吐苦水,称已经被“打招呼”,要求近期项目上市价格不能高于7000元/平米的均价。加上之前廊坊颁布的房地产“限价令”——为了不被“限购”,而纷纷“限价”——足见各地方政府对新一轮限购名单的抵触心态。据媒体报道,有接近住建部相关人士透露,住建部相关人员近期在与地方政府约谈限购过程中,绝大部分地方政府不能接受自己的城市被纳入限购。中国式的高速城市化发展,和靠土地收入、房地产税支撑的地方财政模式,让地方政府并不愿看到限购之后所必然面临的财政问题,和其可能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调控政策面并收紧问题上,决策层需要面临相当的推行难度。

  在考虑国内因素的同时,近期以来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是我国今年楼市调控政策走向所不能不考虑的方面。美国经济陷入08年以来的又一轮低潮。已背负14.3万亿美元债务的美国政府于近日正式宣布提高债务上限,以解燃眉之急。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对经济的 “供血不足”严重拖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世界经济极有可能在近期二次探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下半年的经济决策即使无法再扮演世界经济的救市角色,也需要谨慎把控自己的金融市场,承担大国责任。受此影响,政府对楼市调控必将变得更为审慎。

  这种谨慎,首先来源于金融资本市场的压力。美联储日前承诺,保持低利率不变。世界各深陷经济危机的国家也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如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在这轮逆潮中受到极大冲击。本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国内CPI数据。面对同比增幅达6.5%的CPI,央行没有在事件前后采取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惯性政策以应对,便基本反映出了中央正在进入经济调控方向的观望期或转型期。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4关口。西方货币贬值就意味着国内货币再度升值。如我国货币政策在未来继续从紧,无疑将导致国内经济环境的恶化。若我国采取放宽金融政策以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那么对房地产行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此外,尽管我国一直想摆脱房地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影响,但面对美国债务危机深化,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理性放缓已是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下半年楼市调控政策加压的可能似乎已很微茫,维持经济大局稳定、房地产行业稳定似乎才是明智的方向。中央对楼市调控的重申并不一定意味着晋级的一轮调控即将开始。更可能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警示:今年的楼市调控即使不再加码,现有的手段也都不会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