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郑州房地产市场更适合“变”者

   5年以前,当顺驰、绿城[简介 最新动态][简介最新动态]、绿地等一线房企进驻郑东新区的时候,郑州房地产惊呼“狼来了”。当年,“狼”仅在郑东新区攻城略地;5年后,当恒大[简介 最新动态][简介最新动态]、万达[简介 最新动态][简介最新动态]等品牌圈地郑州市老城区,郑州房地产表面上似乎平静如水。尽管如此,郑州中心城区的房地产份额,还是被这些巨头席卷。如今,保利、雅乐居已经宣布进军郑州。本土企业,是否还能够无动于衷?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记者:在上半年的数据中,有三个数据发人深省:第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到位710.9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0.4个百分点。第二,在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为260.3亿元,同比增长65.6%。第三,上半年个人按揭贷款为40.6亿元,同比下降42.1%。这三组数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市场变化? 宋向清:上述三组数据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市场变化。一是房地产企业和品牌,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下,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新一轮洗牌的序幕已经拉开。新一轮洗牌的特征不只是优胜劣汰,更意味着大胜小汰,强胜弱汰。二是改善性住房需求被限购抑制,加之土地限供、银行限贷等行政性手段的强力干预,房地产市场价格将逆市场规律而行,顺政府意愿而降。三是有意愿购置改善性住房者遭遇限购,而首套房购买者期望购买到政府信誓旦旦许下的保障房,双重因素影响下,市场将出现短期观望以及随之而来的购买等待,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往昔的喧闹趋于平静。

    胡洋:在房地产信托业务逐步收紧后,房企所能依赖的最大资金来源只剩销售回笼资金这一条路。不过,就近期郑州楼市销售数据来看,观望情绪加重,这场由政府导演,开发企业和购房人之间参与的买卖博弈日趋激烈。开发企业需在生存与发展间权衡决断,各开发企业将会在利润现金流、成本控制、品牌打造和土地拥有成本间纠结,中原地区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经营战略会重新进行定型或转型,大多需要在最近一年内做出选择。

    中小企业“穷则思变”

    记者:房管局有关人士认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部分缺乏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将会被优秀大型企业兼并,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提高。您的观点呢? 胡洋:宏观调控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郑州本地的中小型房企首当其冲,“找钱、找伴、找买家”是中小房企下一步“穷”则思变的正常出路。销售回笼资金变慢,融资成本不断拉高,使房企间股权转让和项目合作越来越多。市场向优势品牌集中符合发展规律,但对有一定品牌和实力的中小房企来说,也不失为一次突破瓶颈的机遇。

    郑州一家中型房企高管谈到出路时调侃道:“别人吃肉,我们喝粥吧。”最简单的是降低对地块的要求和向省内二、三级市场发展,相对于对热门地块的热衷,部分位置较偏、面积较小的“冷门”区域和地块往往不会为大房企所青睐,这就是中小房企的机会。

   另外,联合拿地,或许可以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的选择。而这种联合,一种选择是“傍大款”,“与有实力的公司联合,借势拿地,然后操盘开发。”一家知名房企高管表示,这尤其适用于开发过优质项目,有公认品牌经验的中小房企,“本质上是一种代建。”大企业可以输出品牌,具有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同样也可以。

    另一种可以选择的联合路径则是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牵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联合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却不失为一种捷径。而对于拥有土地资源并进行了一级开发以及与政府关系良好的中小型企业,借助外地入郑大型开发企业的资金和开发经验,形成优势互补,胜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