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托继续高位运行。前不久,用益信托工作室发布了集合信托产品统计数据,当月,房地产信托的成立规模达到256.45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房地产信托,就是信托投资公司发挥专业理财优势,通过实施信托计划筹集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委托人获取一定的收益。在此之前,相关机构纳入统计调查的35只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总额高达98.31亿元,环比增长108.42%,占募集总规模的46.45%。
这些数据说明,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从紧,银行从房地产业退出来以后,信托等投资机构已经把房地产纳入了“唐僧肉”式样的追求目标。不怕被绑架,不怕吃的是银行啃剩的骨头。10%左右甚至最高可达14%的收益率,让民间资金蠢蠢欲动,也让信托机构痒痒地欲下水一试身手。
然而,在看到利益的同时,信托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难免会看不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总体形势,以及现存的、已经很让人忧虑的楼市泡沫。信托疯狂的投身银行已经在开始抽身的房地产业,无疑有着两大悖论:一是背离国家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逆风行车、逆水行舟,为国家调控经济、消除通货膨胀、平稳百姓焦虑心理添乱。二是制造多方的、更大的社会与行业风险。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有泡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目的就是消除这种泡沫经济。然而信托却偏偏行逆风船,做起了民间资金和房地产业之间的“皮条客”,企图用资金把房地产再次炒热,把泡沫吹大。一旦出现楼市波动,一方面,信托投资机构动辄千万甚至成亿的投资,恐怕很难轻松抽身,成为房地业的“绑票”;二是广大信托委托人,也难免受损,加大社会不稳定性因素的产生。好在,在银监会多次提示,下发通知甚至狠敲警钟的情况下,相关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的成立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同时,由于风险评级较高,银行方面也出现收紧房地产信托推介的现象。然而,市场的盲目性却依然让房地产信托这个看起来风光,但内含无限风险的资金动作方式,有着随时“摸黑赶趟儿”的冲动和行为。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