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备受关注的王府井大街商业用地推迟投标。这一被业内广泛预计极有可能刷新北京商业用地登顶“地王”的日子延后了。相对于王府井地块的推后,7月,北京五宗居住用地顺利出让。7月26日,最新出让的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套10号地被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以6.26亿元竞得。
回顾7月以来北京居住用地市场,大腕进场、国企给力,但不少地块价格依然回调。业内预计,在北京下半年开始加大普通商品住宅居住用地供应后,北京土地市场有望逐步退去上半年冷清的外衣。
多家国企现身土地市场
7月26日,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套10号居住用地出让,最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以6.26亿元竞价成功。中水电是国资委确定的16家具有房地产主业资格的央企之一,在三家现场竞价企业中,另两家也都是国企,分别是央企中国铁建房地产和北京市国企住总祥业地产。
近期,在北京土地市场上,国企唱主角已不是第一次。7月18日,北京一天共有5地块出让,其中通州宋庄地块等四宗土地进入现场竞价环节,均被国企收入囊中。其中,首开拿下宋庄两块居住用地,北京金隅程远拿下海淀区西三旗一居住地块,北京丰科建拿下丰台区花乡一块商业金融用地。
六七两个月,北京共成交居住用地12宗,其中10宗为央企、北京市国企或有国企背景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竞得。而在参与竞价或投标的企业中,也不乏更多国企的身影。
资金优势与融资能力凸显
对于国企在土地市场表现抢眼,北京中原地产等机构此前分析认为,这和国企资金优势、融资能力更强有关系。与此同时,前7月,北京出让的居住用地以郊区地块为主,对很多企业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这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土地市场需要国企来托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通州于家务两地块投标中,投标企业刚好达到规定需要的三家,首开、北辰、城建三家均为国企。
北京一家民营房企负责人认为,房地产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土地资源,任何一家房地产公司都有自己的土地储备计划,国企自然也不例外。在当前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下,尤其是北京等一线城市,民营房企因为考虑利润风险拿地变得更加谨慎,而国企敢于竞争拿地甚至出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业绩往往优先于盈利能力。
不过在眼下,国企拿地也似乎尝到“抄底”的甜头。例如7月18日,首开拿下宋庄两块地,楼面价为7000元/平方米,比去年北京融科卓越联合体和旭辉集团分别在同区域所拿地块价格回落超过15%。去年融科和旭辉拿地楼面价分别为8274元/平方米和8380元/平方米。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