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未来10到20年内,房地产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动摇;经济适用房成为不公平分配高发区,一些公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应该再继续建下去。”――这是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表的最新观点。
成思危说,今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1000万套保障房供应的逐步形成,将深刻改变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运作模式。一个双轨制的――市场与保障相结合的住房格局将会初步形成,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会发生变化,明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窗口期。
对于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当前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对此,成思危表示,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100元钱的房地产投资,可以拉动上下游60多个行业,总共180~220元的投资。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对住房的需求一直会保持比较旺盛的态势。至少在10到20年内,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会动摇的。成思危还提出一个指标,就是在城市人口占到70%之前,这种需求肯定还是旺盛的。
成思危还认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将住房分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类,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建廉租房全要政府出钱和补贴,政府不愿意多建,建设进展很慢。此外,廉租房造价低,质量比较差,区位也不好,房子建好后很多人不愿意住。更重要的是,经济适用房成了不公平分配和各种寻租现象的高发区,不仅出现了“六连号”,还有一些公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既掌握分配权,又掌握优先选择权,所以有些地方出现了经适房变成公务员小区的现象。
对这种乱象,成思危建议,经适房不能给予完全产权,一般不允许出售,在出售时应当将国家补贴的部分归还。就算没有腐败,经适房制度也会引起新的不公平。假定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可以购买,一个年收入39000元的家庭买到经适房后,相当于拿到国家几十万的补贴,而一个收入41000元的家庭却只能用高得多的价钱去购买商品房,这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因此成思危主张,经适房不应该在继续建下去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