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7日,按照申万行业分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58家公布中期业绩预告,只有20家预增,占比仅34%,而201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可达六成。同时,国家统计局6月份数据也显示,在调查监控的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成交低迷,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2个。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同时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4个,且其涨幅均未超过0.5%。
综观上述,上半年的房地产调控可谓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房企扩张性布局得以控制,且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同时也抑制了较多的投资、投机性需求。相对中央政府提出的保持房价稳定,调控还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然而市场向来都是龙头房企说了算的。远观2008年,万科全国范围的降价潮,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降价预期笼罩整个楼市,众多新盘的营销策略举棋不定,二手房市场更是惨遭成交“寒流”,但租赁市场却是异常活跃;近看今年,“中海新房八折优惠”消息传出,低价推盘,在业界引起不小波动,极大冲击着深圳的楼市,同时其周边的多个在售楼盘也陷入被动,出现小幅下调。由此可见一斑,大型开发商的降价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故而笔者认为,不打击大型房企是没有办法降低整体市场房价的。下半年,如限购三线城市等打击大房企的政策还会持续出台。
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贷限价,政策多箭齐发使得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缺紧。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高融资成本,窄融资渠道,缺乏抵押物的外部挤压下,面临严峻的“差钱”窘境;萎靡的成交让资金回笼屡屡受挫,中小房企只能卖地、卖股、卖项目,才能苟延残喘。
不过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其品牌影响及其强大政府背景和政府公关能力,使得其具备较多融资渠道。加之大房企早就向二、三线城市的战略扩张,资金周转较为迅速,暂时不致出现缺钱情况。现实数据也显示,掌握市场话语权的大房企反而越来越多了。根据我司统计,上半年销售排名 TOP10的上榜门槛已经提高到155.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了48.1%。
幸好政府看到了大房企负隅顽抗的本质,为了促其就范,温总理果断出击,出台了新国五条,要求在涨幅过快的二、三线城市采取限购措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大部分三线城市内部市场狭小,住宅自有率很高,房地产市场跨越式发展的潜力不明确。而大型房企押注二三线城市,更多的是看重外来投资者到当地的住宅投资。一旦部分三线城市被限购,当地的住宅需求必然急剧萎缩,而供应却会伴随工期继续放大,由此大房企必然会选择性的在部分城市降价。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这就是大房企们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了。
基于此,笔者认为下半年政府调控力度或将有所变化,下半年调控方针或将转向促使大型房企降价的行政政策,而对于二三线城市限购正是打响清算大房企的第一枪。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