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大农民”梁希森再出大手笔 从房地产项目移资22亿种土豆

    乐陵讯(李玉胜 王加辉)被央视《乡约》栏目誉为“大农民”的乐陵农民企业家梁希森,7月18日再爆惊人之举:将与深圳星河集团合作开发北京玫瑰园五期项目所融的22亿元资金,全部转投马铃薯产业。
    早在上世纪末,黄夹镇梁锥村农民梁希森开发北京玫瑰园别墅区掘得第一桶金后,即斥资4000多万元拆旧村建新村,不仅让全村人都免费住上别墅,还利用拆旧村腾出的土地,建成集鲁西黄牛饲养、屠宰、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希森三和集团,让村里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成功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称为“希森模式”。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梁希森了解到,在肯德基吃的薯条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马铃薯,原因是我国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差,做不了薯条。“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竟然连好品质的土豆都种不出来? ”梁希森对此很不服气,并开始关注马铃薯产业。之后,经人引荐,他结识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栽培专家孙慧生教授。
    孙慧生告诉他,马铃薯作为世界四大主粮之一,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由于种质的原因,我国马铃薯产业远远落后于国外。 “要优质高产,必须种脱毒薯。”但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要求高,一般四五年才有收益,所以一直没人敢冒这个险。
    孙慧生还告诉他,温家宝总理一直非常关注这一产业,曾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加快和引进优良品种,“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自己是靠党的好政策富裕起来的,总理都这么关注这一产业,我一定要为马铃薯育种出力。”梁希森毅然从如日中天的房地产事业中抽出巨资,投身“土豆革命”。几年间,他先后投资30多亿元,买断中国马铃薯核心技术企业“北京中联”,在乐陵许家希森新村建成全球最大的马铃薯脱毒苗组培扩繁中心和我国唯一的国家马铃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成乐陵和北京延庆两个原原种繁育基地,在内蒙古和青海建成100万亩种薯生产基地。旗下汇集了孙慧生、陈勤等20多位国内外业界顶尖专家。
    为了马铃薯事业早见曙光,梁希森几乎倾尽所有。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卖掉了心爱的奔驰车。这次,他又不惜把炙手可热的玫瑰园五期项目拱手与人,以筹资挺“薯”。
    “现在,我们已研发、推广包括生食、彩色马铃薯在内的900多个新品种,微型薯年产已达到4亿粒,年可提供优质种薯260多万吨,带动16万农民脱贫致富。 ”梁希森颇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