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保障房建设会冲击房地产市场吗?

保障房的建设是改变整个房地产市场规则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应该说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国保障房建设提速扩面 5年将建3600万套。就是说,今后5年,我国将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届时,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将达到20%,将有力缓解住房问题的压力。

今年保障房建成目标将确保400万套。那么,保障房建设会冲击房地产市场吗?

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林峰在一次研讨会上的报告,住房保障方面的困境有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社会预期不明朗。到现在没有一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发展的需求预测,根据这个需求情况进行住房保障的计划。

    第二个是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法规落后,准入、退出制度完善方面也有很多的欠缺。

    第三个是土地供给困难,特别是空间布局和需求的错位。土地、资金是两大最严重的制约条件。

    第四个是缺乏多样性和长期性稳定资金来源渠道。整个资金的匹配和我们现在保障房建设是严重的不平衡。

     第五个是缺乏完善的诚信、收入、住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现在很多城市逐步的放开保障房的覆盖面,这些流动人口,比如说在北京拿到一套保障房,第二年上广州去了,档案信息的联动就显得非常重要,然后还有收入的档案,收入的管理系统也没有。

    第六个是多样化和公众化混杂,前面说到除了公租房,还有开发园区。   

 以上文林峰主任说的是全国的一个普遍情况。就河北房地产市场情况,河北省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是38万套,目前已经与各市签署“军令状”,石家庄今年的保障房目标是41248套。

   1000万套保障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商品房供应量,体量之大,规模之巨,动作之快超越以往。事实上,这正是决策层努力建设的“商品房保障房”的未来房地产市场“双轨制”。届时,广受公众和媒体诟病的房价将不再受制于商品房,大量低房价、小户型的保障房将成为工薪购房者的新选择。

庞大的保障房建设“蓝图”虽然美好,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资金和土地压力让不少地方政府“捉襟见肘”;特别是石家庄,随着主城区土地日渐稀缺,新上马的保障房项目将很难拿到位置优越的市内土地,而远离主城区的保障房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值得观察。

此外,“军令状”压力下地方政府虽然会贯彻保障房建设任务,但缺乏激励的现实也使其积极程度恐怕会大打折扣。

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虽然价位低廉,但户型相对较小很难满足省会购房者不断挑剔的购房需求,严格的购买审批制度也让不少购房者望而却步。

因此,保障房数量虽众,但很难冲击省会商品住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