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房地产市场:上拐还是下拐?

近日,又有一家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来趟房地产市场的浑水了,专家们是不是能摸到鱼笔者不知,但有一点,他们对房地产预测的结论恐怕又错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2011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说,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实质性放缓,不会出现滞胀,预计全年GDP增长9.63%,全年CPI涨幅达4.7%。报告接着论证了房地产形势,认为目前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面在持续恶化,很难支撑到市场反转。房价适度下调换取楼市回暖是开发商的理性选择。报告认为,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去库存时期,宏观调控加快了房地产市场的“去泡沫化”,并在二到三季度出现局部拐点,但不意味着房价的快速下降。
   其实,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化”是“被库存化”,限购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量上升,房子卖不动,这可不是开发商的错,是政府不让百姓投资、投机购房造成的。结果政府的限购政策强行把需求从一线、二线城市挤出去,让投资、投机性需求到三线、四线城市兴风作浪,君不见,中小城市房价在过去的半年时间内涨势如虹吗?中小城市反而加快了“去库存化”进程。我国的财富之水既然已经降下来,它不到处流动吗?不泛滥成灾吗?不在大城市泛滥,就会涌进中小城市,把房价抬高,使中小城市又出现了买不起房的抱怨。
   当前的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大有逼迫开发商就范的味道,银行信贷闸门关死,房地产信托的门也要关死,开发商如果不加大力度卖房,就是死路一条!因此,房价必降!这样的逻辑简单地连老奶奶都明白。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把开发商赶尽杀绝,让他们看淡房地产市场,进而减缓开发步伐,强行去库存,能扩大有效供应吗?如果当前的库存下降了,开发商无钱拿地搞开发了,2年后的房地产市场会怎样呢?肯定会涨势如虹!清读读北京人口普查数据吧,它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有些人就希望开发商倒霉,倒闭,倒掉,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通货膨胀高企的环境中,开发商们的“被库存”反而让他们赚足了钱——因为房地产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他们为生存可能卖掉50%的房子,价格看来要下降,可他们另外50%的房子就要“吸血”了。因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宜从长远眼光调控房地产市场。
   我们得结论是很明显了,商品房市场不会下拐,最近四个城市重新出现了地王就是证明,领头大哥万科地产更是让看淡房地产市场的所谓专家目瞪口呆:6月实现销售面积112.8万平米,销售金额132.3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1.7%和50.8%。上半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65.5万平米,销售金额656.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76.7%和78.6%。万科宣称,下半年要加大拿地的力度,显然,万科对房地产市场抱有美好预期,不知专家们作何解读?
    再看看土地供应吧。从土地供应结构看,商品房用地是减少的,保障房用地是增加的,个别地方保障房用地大于商品房用地。那么,本来商品房供应就不足,我们怎能期望商品房价下跌呢?刀枪之下的下跌是真的下跌吗?北京6月份二手房价格上涨了22%,说明了什么呢?即使在最严厉的限购政策下,房价照样上涨,这可是专家们寄予厚望的“局部拐点”。这个拐点显然是上拐了,不让专家们大失所望吗?
    如果有人说,房价下降了,那绝对是搀了假的下降,政府统计部门把商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混合产权房、拆迁安置房等等,集中到一起,来个“加权平均价”,随着保障房占比越来越多,房价不下降才怪呢?这难道是正确的解读房地产市场的方法吗?我们是否应该剔除非市场成分后,再计算呢?
    本人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全息解读》中,早就预言过,保障房的大量建设和供应,会拉低全国百姓住房消费价格,但会推高商品房价格,除非扩大保障房供应范围,让那些不具备申请条件者也能住上保障房。但是,扩大供应范围,让那些不具备、不应该享受政府补贴的人获得低价住房,我们得“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还要不要呢?
   房地产市场上拐还是下拐,让我们走着瞧,反正我看是上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