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开始的中国房地产“严格”调控政策执行以来,随着逐步施行以及逐渐深入的调控层面,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高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市场的核心调控目的目前尚未达到,这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调控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政府已经满意;而另一种情况就是目前的现状只是暂时的,还有更进一步的市场变化出现,这些是普通购房者更多关心和关注的,只是出入点不一样而已。
那么未来中国房产产调控继续下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这应该也从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政府的意向。究竟要要调控到什么程度,难道对于政府来讲,价格下降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不见得,但价格有所波动才是真正的王道,但那个价格到什么时候,什么位置才是合理的?相信政府本身也没有底。09年的价格?08年的?07年的?五年前的?或者,如有些银行的暗示,可以承受30%房价下跌的这个数字。假设,明天全国楼价都一起下降30%,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还会继续施行,或者取消?
下跌30%的这个价格,对于广大真正的刚需者,可以接受吗?或者,还是太高?真的所有人都希望房价下降?买了房子的人的思想趋势呢??
但,无论如何,政府还是会采纳一条虚线做为底线,只要不触碰底线,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商量的。
其二,开发商的博弈。对于政府的底线,开发商是了如指掌。至于差不差钱,对于一些,特别是央企背景的开发商而言,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按常理来说,央企是属于国家的。国家要央企做的话,央企必然不差钱。问题是,一些民营的,或是是上市的开发商有了外国的注资或者是自有资金,情况变为更复杂。
开发商能撑多久,就要看国八条能施行多久?很多人都在问,并在寻找答案。
为什么开发商死扛不降?多次调控,房价不降反涨是因为开发商普遍的认为,调控是有不能奏效的短暂性。同时,不断的上涨是为降价而铺垫,增加开发商手中的降价筹码。譬如,在房价突然升到一万元/平方米时,其实可降30%,可是没有降。但升到两万,三万元/平方米时,才给你降价30%。同样是30%,可差异却大极了。
开发商的变形与转型。如果资金雄厚的开发商在政策引导下转型到其它行业,对中国经济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如果中国房产商在外地上市,却主攻中国市场。这种变形,无疑将一块肥肉送到别人的嘴巴。最近的报道中,外资大量收购中国房产公司。该引起注意的是,央企或一些子公司是否有出让股权?是否有合法性地出让股权?央企出让股权是否合法?
针对外地的上市公司或外国集团,中国在房地产行业里,是否还存在一些漏洞,让外资的有机可乘?中国是欢迎外资在中国投资,但靠漏洞掠夺,恶性骚扰市场,那是另外一回事。
其三,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目前好多地方政府纯粹只靠土地财政来发展经济,是一个馅饼,也是一个陷井。长期侧重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跳离这个陷井,决定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是不变的王道,这里就不多什么了,说多无益。
而未来调控的趋势,暂时还是只是遏制为主,但只有遏制,没有根治功能的调控政策,开发商看得很清楚,所以都是有持无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政府如果从这次用这么多调控政策买回来的宝贵时间中,能够大刀阔斧,大范围地改革,调控仍不失其重要的作用性。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如果没有彻底性的改革,今天一切的努力,都会白费。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