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佛山下达“限购令”以来,佛山房价涨价步伐放慢,加之成交量锐减、银行贷款收紧、市民购买力下降等因素,资金难回笼。由于作为房企资金主要来源的融资途径被收紧,房地产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
专家建言,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应该全面拓展融资渠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寻求房地产信托、项目股权转让以及借助海外平台等渠道积极补充企业现金流量。
资金吃紧
土地成交量周环比降五成
今年,房地产住宅市场频繁遭遇“调控重拳”,土地市场也一直维持相对的低迷状态,开发企业在拿地策略上也表现出放缓趋势。数据显示,4月万科、金地、招商地产等15家典型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新增的土地总建筑面积和成交总价,均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多数企业近期在土地市场的策略都有所调整。
6月27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公布数据显示,6月20日~6月26日,其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包括佛山)土地推出量有所上升,但土地成交量周环比下降幅度近5成。从开发商拿地情况分析,房企资金链吃紧显而易见。面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企业是否遭遇运转窘境?这更多地考验房企在土地策略、营销策略以及融资策略等方面的调整和积极应对。
众所周知,自从去年中央正式拉开楼市调控大幕以来,房地产商的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到了去年年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严控甚至暂停开发贷等一系列政策的频繁出台,更是使得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融资的艰辛。
在对个人放贷收紧的同时,银行对房企的开发贷款也持续收窄。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多家银行贷款额度较紧张,除了能与三旧改造挂钩的项目相对容易审批以外,其他很多房地产项目都无法申请到贷款。另据其透露,房地产项目的贷款利率基本都上调了,有的已经高达15%。
中房信集团华南咨询中心总监李愕表示,目前不止佛山,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土地市场也是比较恶劣,甚至无人问津。从上市状况来看,知名品牌开发商负债率高,财务成本高,融资难,资金回笼比较慢,如果在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拿地的困难是比较大的,除非市场上有性价比比较高的的土地,否则品牌开发商不会轻易冒险拿地。非上市房企,资金负债率不高,而且融资渠道灵活,可以利用朋友合作、借助其他业务板块等方式融资,反而能拿到贷款去继续房地产业的开发。
房企应对
拓宽融资途径防“断粮”
据清科研究中心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房企的负债率已经处于危险的高位,经营现金流严重缩水。
在“真差钱”的大环境下,资金实力薄弱、融资无门的房企将濒临被吞并的危险境地。于是,各大房企纷纷另辟蹊径,寻找融资新渠道,以防出现“断粮”的危险。
途径1:信托融资
案例:信托产品正以其不俗的融资优势备受房企热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房企竞相涉足。2011年年初,世茂股份发行了5亿元的2年期信托融资,成为今年第一家选择信托融资的房地产企业。截至2011年3月底,在已经公开推介的信托产品中,世茂、万科、复地集团、盛高置地、海航置业、朗诗地产、新城股份等数家品牌房企的名字也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每家融资规模均超过了5亿元,预期收益回报则为8%~10%。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房地产信托发行比例呈逐月增加趋势,尤其是3月份,工商企业类信托发行了43款,而房地产信托则发行了63款,首次超越了工商企业类月信托发行数量。
点评:广东工业大学房地产高级经济分析师申格联表示,信托融资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因为看好人民币升值的潜力。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也表示,一直以来,银行、信托都是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两条融资渠道。在银行贷款受限的情况下,大多数房企的融资渠道只能转向二级市场或者信托业务,房企通过信托融资虽然要承受13%到20%的融资成本,但比地下钱庄要低且“阳光”得多。
途径2:私募
案例:2011年3月17日,中国海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工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成立规模约为2.5~5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中海地产集团的住宅物业。首期募集资金将不低于2.5亿美元。2011年4月初,金地集团与瑞银环球资产管理集团合作发起的房地产基金首期募集完成,募集签约金额约1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内住宅开发项目。
点评:申格联表示,对于私募来看,土地和房产的投资自房改以来一直是有赚无赔的,所以对散户投资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途径3:股权融资
案例:2011年2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上海产权市场成交金额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位居首位的是交通运输行业,一周成交6宗,成交金额合计为14.52亿元;其次是房地产业,一周成交3宗,成交金额合计达到6.01亿元。
点评:谢逸枫表示,股权融资也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一个渠道,在2011年,股权融资的比重有望上升。在房地产调控和货币政策带来的资金压力下,资金实力薄弱的房地产公司成为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房企并购的对象。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