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二手房价格下滑新盘频频打折 楼市“冷象”丛生

日前,市区一商服用地再次出让时,因无人竞拍而延长挂牌出让时间。同时,就在坊间传言市区二手房价格松动时,我市一些新开楼盘也开始出现打折销售;最近,银监会还首次公开要求银行减少房地产贷款。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受到限购、限贷、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等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楼市“冷象”日渐增加。市区一商服地块延长出让时间

日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市区绣山街道上田村三产留地(中心区F2-1、F3、F4号地块)延长挂牌出让时间,并于7月22日再次出让。

今年1月5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曾对该地块进行挂牌出让,当时的出让起始价为12亿元,结果流标;6月17日,市有关部门对该地块的出让起始价下调了1.2亿元之后再次进行公开出让,结果还是无人竞拍。有关部门便对该地块挂牌出让时间调整为7月12日至7月22日。据悉,该地块位于市区府东路与锦江路交叉口东北侧,出让土地面积约19904平方米(折合29.8560亩),土地用途为商服用地(批发零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除市区外,最近在乐清、平阳等地也不断出现流标现象。

朗兆房产专业机构总经理叶维坚分析,受“新国八条”以及银根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今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不断加大,拿地将更加谨慎。尽管一些地块地段优势明显,但依然难改因报名单位不足而再度流标。这也说明开发商拿地意愿明显下降。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我市将改变土地的饥饿供应状态,今年计划土地供应量达1700多亩,而上半年仅成功出让200多亩。根据土地出让计划,下半年的推地力度还会不断加大。而在“限购令”限制了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增加土地供应,将会改变温州目前的供求生态关系,这是开发商拿地意愿下降的关键原因。

二手房价格下探空间加大

随着调控的日益深入,二手房房东想方设法咬住的房价开始有所松动。据市区部分二手房中介公司负责人透露,由于买卖双方观望后市,市区部分二手房价格松动明显,有的甚至直降数千元。

市区新城一带的二手房价格下滑明显,有的房源与年初相比每平方米下降了20%左右。新城一带房价下降的现象在新田园住宅区较为突出,据附近的中介透露,该住宅区的二手房目前在中介公司的报价,每平方米比年初下降了3000多元,有些甚至每平方米降了5000元。如新田园二组团一些60多平方米的房子年初的报价为每平方米35000元左右,而现在同类房源在中介的挂牌价在每平方米30000元左右。上陡门等地的一些房龄较长的房源,最近每平方米也下滑了近3000元。

“客户砍价比较狠!”一楼盘项目负责人说道。目前虽然二手房的议价空间加大了,但很多购房者认为房价还会降,于是拼命地砍价,有些房源每平方米都降了6000多元,购房者还是认为价格太贵了。这种现象记者在忠远房产、群豪房产等二手房中介公司也得到证实。“砍价太厉害了,房东也不会轻易卖掉,除了急卖的房子外。”忠远房产负责人胡孝祥说,由于购房者的预期价格与房东的报价差距较大,也导致了目前二手房成交量的进一步萎缩。另据市房屋登记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市区(鹿城)目前的二手房日均成交量仅维持在20多套,使得市区二手房成交量继续陷入低迷状态。

除了二手房议价空间加大外,眼下我市一些新开的楼盘也或明或暗地出现打折销售现象。据初步了解,目前我市共有10来个在售新盘出现了不同程度打折优惠活动,最大折扣达9折。

国内多个城市住宅库存上升

楼市负面现象在国内主要城市的住宅库存量上也得到体现,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全国主要城市住宅库存量持续上升,开发商销售压力显著增大,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都出现了住宅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统计,上周末全国11大重点城市住宅存货总量突破60万套,环比上涨1.4%,连续14周上涨。其中,北京商品房期房住宅库存再次回到7万套以上,达到71163套,现房住宅库存为35917套,总库存达到107080套,相比第三轮调控后2月17日的库存期房住宅总量上涨了近1.5万套。

南京可售商品房已达35125套,较2月同期增加17.3%。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南京将上市的纯新盘会达到52个。房源蜂拥上市,开发商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杭州同样如此,根据杭州市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下午,杭州主城区可售房源已经达到29269套。如果加上萧山、余杭两地,杭州楼市的存量房已经突破了5.5万套,达到55092套。其中全市住宅可售房源套数已达到37879套。杭州的住宅可售房源已经超过了此前2008年该市楼市最为低谷时的存量房。

银监会首次要求银行减少房地产贷款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沪出席“2011领军者系列峰会”时表示,银监会已要求银行采取减少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等四项措施,来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据悉,这也是监管部门首次公开表示要减少房地产贷款。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新增的7.95万亿贷款中近25%流入了房地产领域。为了对房地产行业降温,政府已采取了上调首付比例和抵押贷款利率、限购等行政措施,以及对开发商拿地制定更严格的规定。

在此宏观调控背景下,今年5月底甚至有消息称,“央行牵头开会通知各大国有银行,全面停止对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何时放开等待通知。”随后此消息遭到了各大银行的否认。一工行地方分行内部人士表示,银行口径上没公开表态叫停,但实际上好几家银行都已经暂停审批开发商贷款,跟停了没什么区别。而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也曾透露,开发商已经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了。

日前,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国房地产业的整体评级由之前的“稳定”下调至“负面”,标普信用分析师符蓓甚至在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的媒体电话会议中称,“实在没看到任何有利的因素。”在她看来,紧缩政策的效力将慢慢显现,销售势头将有所减弱。“预计2011年下半年将迎来10%的价格调整。若成交量维持低迷,开发商流动性将很快枯竭,暗示零星的降价行为将会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