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后调控时代 ,下半年楼市面面观(之二)

时间进入2011年,楼市调控步步紧逼。年初“新国八条”横空出世,把“限购”推向全国,并上调了二套房贷;而后的两次加息更是从资金方面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制度的确立和“一房一价”等直接干预房价的政策出台,更彰显了政府楼市调控的决心。随着步步紧逼的调控政策出台,楼市形势也在悄然转变,传统上楼盘销售的“金三银四”、“红五月”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购房者持币观望的情绪在延续;不少片区的价格“暗战”逐步升级,显示了开发商销售压力越来越大;中点哨已然吹响,迎接下半年楼市的是僵持?还是拐点?

    楼市关键词之一:限购 

    “限购令”基本都是以本市居民家庭为单位,只能在政府指定区域购买一套新房;外地居民须有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保缴存证明,才能购买一套新房。

    在楼市疯狂中,“限购令”终于落地,全国共有16个城市响应号召出台了房屋“限购令”。

    “通过区域性限购,合理调节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更好满足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出台“限购令”,主要是因中心城区商品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价格上涨较快,而远城区供应较为充足,成交量和价格较为平稳。

    限购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直接伤害了外地购房者,一些白领和进城创业经商的小企业主及私营业主只能望房兴叹!,“限购令”对楼市的影响,更多会体现在信心层面上,短期内打击购房者对房价上涨预期的信心,事实上,楼市上涨并未停止,相反,出现了部分楼市上涨远远超过平均值!

    关键词之二:二套房限贷 

    国务院确定了八条相关政策措施,其中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地确定价格控制目标并公布;购房不足5年转让的全额征税;二套房贷款首付六成起;暂停向本地2套房或外地1套房家庭售房。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限贷和停贷并没有让楼市退烧,已经积聚了资金实力的开发商并没有因为此政而放慢开发的脚步,只是,楼市不再是住宅的市场,开发商们开始考虑并实践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

    关键词之三:限价 

    为了贯彻“国八条”,各级政府均公布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房价格增幅低于年度生产总值(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

    随着多个城市陆续公布房价控制目标,也有市民担心,目标都设定了涨幅上限,会不会有开发商认为只要定的房价不超过这个数字就可以卖房?制定一个房价涨幅上限,开发商是否可以自由涨价。

    关键词之四:加息    

    去年以来,4次加息、9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负利率仍较明显的情况下,给购房者传递的信息是未来还款压力还会继续增加。

    利率优惠取消和持续加息,二者叠加大幅增加了购房成本,由此必然抑制部分首次置业需求。在严格的“限购令”、“限贷令”下,投资投机需求将被有效抑制,若自住需求也遭抑制,可能会导致上半年楼市出现更加低迷的情况。

   关键词之五: “一房一价”

    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在与中消协的座谈会上称,一个关于商品房明码标价的文件即将面世,开发商随意涨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国家发改委还将要求地产商必须按照预售许可证标明的面积公布房价,不得分期开盘,随意涨价。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商品房的房源,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定于5月1日施行。按《规定》,商品房经营者应当对每套商品房(包括二手房)进行明码标价即“一套一标”,按照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还应当标示建筑面积单价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单价;要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这条政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一房一价成了开发商明码涨价的平台,因为长期以来不规范的价格标示,很难让购房者明白自己花高价买得了什么,而虚报的备案房价直接也直观地体现出了涨字当头的浪潮。

    不能不说,2011年的楼市成了暧昧的调控时代,从上半年的调控不难看出,不管是限购还是限贷,不管是限价还是加息,每一次看来都是严厉而坚挺的措施,而最后都是像温柔的手指划过,这到底是在调控还是在助长楼市的涨价风?保障房成了公务员的抢购房,一房一价成了开发商涨价的公开平台,限购却误伤了夹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