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愈演愈烈 房地产板块望受益
汇改重启满周年
人民币
单边升值趋势愈演愈烈
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16,创出汇改以来新高。此时距去年重启汇改已有整整一年时间,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5%。
汇改重启一年来呈现哪些特点?是否在向政策的预期目标靠拢?未来汇率政策又将何去何从?
重启汇改后升值5.5%
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向均衡水平靠拢,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也显著增强,一年来累计对美元升值超过5%。
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实现汇率正常化、退出阶段性紧盯美元政策的条件已经具备。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谓之“重启汇率制度改革”。
一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整体呈现出“碎步式”升值和弹性增强两大显著特征。
数据显示,重启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大幅走高295个基点,一举突破6.80关口。今年以来,在美元走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碎步式”升值趋势更加明显。继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60关口后,4月29日再度突破6.50关口,人民币汇率进入6.4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与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钉在”6.83元明显不同,一年来,在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出“碎步式”升值态势的同时,汇率双向浮动特征亦十分明显。数据显示,在200多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共有147个交易日升值,92个交易日贬值;在一些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隔日最大振幅超过0.2%,最大升值和最大贬值幅度均超过100个基点。而就在重启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走高295个基点,波幅接近管理层设定的0.5%的上限,创下重启汇改以来波幅之最。
诱发单边升值预期
孙云是一家服装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他们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他最近刚谈成了一笔价值100万美元的生意,不过,一想到这一年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他又有些发愁。
“对方只交了20万美元的订金,还有80万美元在三个月后交货时收款。如果那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哪怕涨了1%,我都会损失好几万元人民币。”孙云告诉记者,现今许多小企业都倾向于签中短期订单,来规避长期订单下的汇率波动风险。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指出,回归均衡水平的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部门的冲击更多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升值压力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使中国经济和商品在新的更高平台上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
“重启汇改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通胀压力的功用。”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认为,在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时,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可以减少企业进口成本,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
专家提醒,重启汇改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强化,热钱压境现象明显,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功效的一大掣肘。
“重启汇改的重要作用是避免了人民币随美元大幅度贬值。但也出现了单边升值预期的问题,带来海外资金的涌入。在过去一年多里,央行为买外汇被动投放了3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M2增加了10万亿元。”丁志杰说。
专家指出,升值预期诱发海外游资持续不断进入,带来外汇占款数字的增加,加大了国内流动性压力,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功效的发挥。央行今年以来不得不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超过1.8万亿元,其直接用意即是为了对冲掉每月平均新增的3000多亿元外汇占款。
如何摆脱单边升值预期
始终存在的升值预期一直是汇改进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摆脱愈演愈烈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已经成为“汇改后半程阶段”决策层绕不开的问题。
专家指出,加大汇率弹性,有利于形成汇率双边深度波动,增加单边套利的机会成本,可一定程度上弱化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预期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汇率机制僵化和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无风险的单边投机行为,又造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撰文称,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外管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年报也指出,下一阶段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着重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分发挥汇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配置外汇资源的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可采用大幅度升值的手段,让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到位,以此破解升值预期难题。
“该升不升,形成升值预期,是造成热钱流入的重要原因,用升值弱化升值预期是措施之一。”丁志杰指出。
张斌也认为,当前小步升值无异于向投机客散发入境邀请函,一次性升到位未见得不是一个选择。
不过有靠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目前虽然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为中间价上下0.5%,但实际来看,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幅度很少突破0.3%。“其根本原因是决策层担心浮动过大会恶化当前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照此看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次汇改 人民币抗通胀味浓
昨日,距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在去年6月19日宣布“二次汇改”整整一年。而就在这个一周年纪念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适时”再创新高,达6.4716。
所谓人民币中间价,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民币“官方汇率”。在业内人士看来,6月17日人民币再创新高可谓是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最好写照,也令各方相信,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在下半年很可能继续延续。
显见的是,随着通胀严峻,过去半年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决策层面抗通胀的政策工具之一。这也是“二次汇改”以来的新特点。而考虑到目前宏观大势,这一特点很可能继续下去。
不过,综观业内人士的分析,新变化可能也会随之产生从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汇率弹性明显增加这一特点看,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以防范押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投机资金。
对美元一年升值5.5%
从过去一年来看,“二次汇改”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重启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即大幅走高295个基点,一举突破6.80关口。
今年以来,在美元走软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碎步式”升值趋势更加明显。继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60关口后,4月29日再度突破6.50关口,人民币汇率进入6.4时代。
截至昨日,“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接近5.5%。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来,在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出“碎步式”升值态势的同时,汇率双向浮动特征亦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在200多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共有147个交易日升值,92个交易日贬值;在一些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隔日最大振幅超过0.2%,最大升值和最大贬值幅度均超过100个基点。而就在重启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走高295个基点,波幅接近管理层设定的0.5%的上限,创下重启汇改以来波幅之最
抗通胀意图明显
综观过去一年的“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较“一次汇改”(2005年7月21日)首年明显增加,而这,或许要归结于国内的通胀形势,人民币汇率渐成决策层面抑制通胀的重要手段。
“随着数量和价格型货币工具被多次使用后,空间和效果都已削弱,实践证明,人民币汇率作为抗通货膨胀的工具必须使用。”在中国农业银行(601288)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看来,包括中国官员、业界市场人士在内,如果说今年前3个月还有不少人反对人民币升值进程的话,后来反对的声音就越来越少,因为毕竟今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抗通胀。
早报记者也注意到,关于人民币升值抗通胀的意图,在5月份显得格外明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8.26,环比上涨1.19%;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则为111.89,一改前两月下降的势头,环比略升0.14%。
何为“实际有效汇率”?即人民币相对于包括美元、欧元在内的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水准。简单地说,上述数据意味着,和以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而相对欧元贬值(编注:如欧元对美元升值幅度更大就可以造成这个结果)不同的是,总体而言,5月人民币对所有货币呈升值形势。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官方数据,5月,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幅度达到3.18%;人民币对日元上涨0.32%。
“美元反弹并未压制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这略微有些意外,可能是央行想通过人民币全线升值,缓解来自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一位分析师针对上述数据如是解读。
汇率政策临考
由于人民币汇率平添抗通胀功能,众多专家也大都预判:人民币接下来还会升值。
譬如,国内预测宏观经济最准的投行之一中金公司就认为,未来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该机构维持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7%的基准预测。中金同时称,升值速度可能因应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化,且人民币对美元不大可能一次性显著升值。
值得关注的是,相比起预测升值幅度,不少专家根据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的特点,似乎更倾向于预测增强人民币汇率、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将是汇改“后半程”的重点之一。
“人民币升值预期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汇率机制僵化和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无风险的单边投机行为,又造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撰文称,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决策层担心人民币浮动过大会恶化当前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照此看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优先增强汇率弹性也就成为一个最可行的选择。
人民币升值概念股受热捧 房地产板块有望受益
房地产:资产重估增值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资产价格要面临重估。华泰证券(601688)认为,在人民币升值大背景下,地产股值得看好,一旦政策面的不确定性消除,估值将有一定回升空间。中信证券(600030)也表示,土地资源的不可复制性、百姓购买力的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构成了房地产板块中长期向好的利好。尽管调控会影响业绩,但上市公司基本都是行业龙头,可能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转换成人民币资产的天然媒介,因而成为热钱的重点选择方向之一。
具体到投资策略上,华泰证券重点看好行业龙头、区域性地产股、二三线城市发展商以及商业地产开发商等四类型个股,如万科A)、滨江集团、荣盛发展以及世茂股份。
地产业:低估值下的催化剂
机会等级:★★★
和银行股一样,地产股在去年下旬的人民币升值中也没有什么好的表现,主要原因便是地产调控的压制。
如今,市场更关注的是低估值下的投资机会。而地产股正符合这个指标。随着人民币大幅升值,这将成为地产股估值回归的催化剂。
目前,地产股的估值仍然较低。一旦政策面的不确定性消除,估值将有一定的回升空间。张驰飞重点看好行业龙头、区域性地产股、二三线城市发展商以及商业地产开发商等四个类型的个股,其代表分别为
万科A、滨江集团、荣盛发展以及世茂股份。重点个股:世茂股份
世茂股份 重组转型为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在上海、北京、青岛、苏州等城市拥有800万平方米项目储备,是A股商业地产龙头,公司项目的楼面地价较低,升值空间巨大。2011年公司开局良好,基本不受限购政策影响,是商业地产中业绩和规模增长最快的商业地产
公司布局二、三线城市除有土地成本低廉的优势外,二、三线城市商业空间更大,而多业态间的互补性加强,打造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较清晰,预计2011、2012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45%、31%,实现每股收益1.08元、1.42元。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