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有消息称,银监部门对20多家信托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信托公司严控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对于房地产信托余额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规模要实现稳中有降”;对于房地产信托新增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要求“把握好节奏,严格控制增速”。另有消息称,10家信托公司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暂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银监会的“摸底”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监管层也在密切关注着房地产信托的风险。5月,银监会向信托公司下发了《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要求各信托公司按月报送房地产信托项目属性、规模、到期日、资金运用方式、房地产项目类型、资金来源有无银行理财资金等情况。
5月6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在房地产信贷风险防控上,要本着市场化原则和审慎经营要求,科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新苗头密切监测、加强研判,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管,推动加强与当地住建部门等信息的沟通与共享。
其实早在去年8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上述比例已超标的信托公司应立即停止开展该项业务,直至达到规定比例要求。
一位信托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房地产信托风险没有预想的那么严重,这个措施主要是为了配合房地产调控的整体气氛,作出表态。”
发行、收益、成本节节攀高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新增房地产信托710.98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631.44亿元,今年首季新增房地产信托同比增长12.6%。
另外记者从用益信托的数据统计得知,5月份房地产集合类信托发行84支,占同期集合类信托产品发售数比30.88%,较四月份略有上升。发行规模290.87亿元,高于四月份248.9亿元。同时信托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10.32%,环比也有所上升。5月30日~6月5日的一周内,集合信托产品资金投资领域仍集中在房地产,共发行了12款产品,规模为29.9亿元,平均规模为2.49亿元。而在5月23日~5月29日的一周,房地产信托产品平均规模为3.52亿元。由此可见,该数据周环比下降了29.3%。
房地产信托融资的资金成本也在持续上升,5月份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 10.32%,大大高于四月份的9.42%。据了解,这只是投资者的收益,再加上信托公司利润和销售手续费,房企获得信托资金成本可能超过20%,再加上房企本身对项目的盈利要求,开发项目的利润率就需要更高了。
房企信托市场升温
今年以来,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加入了信托发行大军的行列。3月~4月,湖北保利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交银国际发放信托贷款,募集资金4~5亿元,用于其武汉保利华都三期项目的后续建设,年收益率为8.7%~9.2%,保利置业为其担保。4月,上海绿地集团也曾发起信托贷款,用于旗下项目建设,年利率9.5%,为期一年,投资门槛为100万元。
小型房企在其他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更是积极地发行信托产品。记者在交银国际信托的网站上看到,3月该公司发起的“洛社新城”信托产品为江苏华广置业有限公司募资1亿元,用于无锡“洛社新城”7号地块一期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期一年,年回报率在9.5%。中融国际信托公司网站上推出的最新产品“中融—滁州御景园项目”信托计划也正在发行,募集资金2.4亿元,用于股权投资滁州市卓耕投资置业有限公司,为期两年,预计年收益率9.5%~13%。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卞洪登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由于货币政策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断收缩,因此房地产对信托融资依赖程度加大。”对于下一步监管层面的举措,他认为:“下一步还应该跟随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房地产信托业务作为信托公司的合法业务,全面禁止是不太可能的。”
正如2011年“两会”期间,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信托只支撑投资者在项目中的资金需求,对支撑房价不起关键作用。银监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房地产信托业务,并且一直在对房地产信托进行规范。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