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从名媛到妓女的转变--坚强的中国房地产

  中国的房地产,越看越像是一群由政府、开发商、庞大的中介队伍合演的一出双簧,而被忽悠的观众就是广大的购房者,无数的房奴正深陷其中,而无数的准房奴正准备前仆后继的加入到这个队伍。

  最近有个新闻,以3.45亿港币刷新香港九龙最贵住宅纪录的九龙站凯旋门顶层,新买家是28岁的惠州80后少妇黎嘉敏。她称房子是丈夫送她的礼物。该住宅的正式签约日期,恰是今年2月14日情人节。黎嘉敏拒绝透露内地丈夫的身份,说:“我不算是富豪,在内地只算中等。”3.45亿,是个什么概念?按照月收入5000元的标准,普通的老百姓不吃不喝要5750年才能买得起这套房子,而黎女士一句“我不算富翁,在内地只算中等”的话让更多的房奴兄弟肝肠欲断;伴随着因为房价高涨而带来的尖锐社会矛盾,房地产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近十年里,每年GDP保持8%以上增速,房地产产业链的贡献功不可没。 从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投资的占95%份额的十大行业,九个行业都在全国投资总水平的下线,唯独房地产投资在上面,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在中国整个投资当中的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去年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来源57128亿元,其中国内贷款11293亿元,自筹资金17906亿元,其他资金27459亿元,其他资金里面还包括了各地购房者的房贷 。而房 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仅占30%,从上市银行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资金流向房地产的比例更高。 2000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里,全社会一片繁荣景象,所有的行业都因为攀上了房地产这趟高速行驶的子弹头列车沾沾自喜,这个时候,房地产就像一个高傲的社交名媛,游走于江湖,而这个时间段,你所能听到的所有段子几乎都和房地产有关,饭馆里聊的,酒吧里摆的,按摩床上躺的……无一例外的,房地产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以前我们见面经常问:“你吃了没有?”,那个时候见面问候语都变成了:“你又买了几套房?”,买了的后悔没多买几套,没买的后悔下手太晚,房价又涨了;政府高兴----因为房地产的繁荣带来了高额的税收,促进了社会的欣欣向荣;开发商高兴---因为那个年代基本图纸才出来房子就被抢购一空,街边摆张小桌子也能把房子卖掉;购房者高兴----因为眼看着才买一个月的房子价格直线上升,没事就盘算着自己的身家又涨了多少。

  有个经典的笑话:某人05年为了包二奶,在外地买了一套房子给二奶住 每个月给二奶5000块钱,买房子花了30万左右。今年跟二奶分开了,他把房子卖了,得钱80万。 算下来他白玩女人5年,最后还赚了20万块钱! 如此粗俗的冷笑话,本不宜于上大雅之堂,只是传统伦理早已让位于笑贫不笑娼的伦理了。便不怕了。无意探求笑话真伪,但是如此地域辽阔的中国、如此拥挤人口的社会、如此多似过江之鲫般的出轨男、被包女;如此浮躁的时代性格;如此高涨膨胀的房地产市场,生出这样一个笑话应该还是着实有土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