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延续上周末的上攻动力,欧美股市在目光望向意大利、希腊两国时显现的无奈与期许中再度走软。继上周五发行的1年期国债实现了50亿欧元的筹资上限目标,本周再次成功发行30亿欧元国债的意大利借贷成本创下14年新高,中标利率6.29%,还好需求较前期有所提高。而希腊则是开门迎接IMF、欧盟和欧洲央行这“三驾马车”重返雅典,评估并确认何时发放不受公投影响本该11月中旬获得的第六笔80亿欧元的急需贷款和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援助。但是市场并没有因这两个欧洲的“坏孩子”缓解了财政危机而感到欣喜,美国三大股指中,道指跌0.61%,纳指跌0.8%,标普指数下跌0.95%,欧市跌得更凶一些,斯托克泛欧600指数下跌1.04%,斯托克泛欧600指数下跌1.04%,收报238.47点。德国DAX 30指数下跌1.19%,法国CAC 40指数下跌1.28%,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0.47%,意大利富时MIB指数下跌2%,西班牙IBEX 35指数下跌2.2%。
国内方面,昨天从盘面看银行股为大盘的上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外国投资者却频频减持,这是否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
继高盛上周四宣布出售24亿股工行H股套现120亿港元后,已经于8月底减持了所持建行股份一半的美国银行再度宣布计划出售约104亿股建行H股,上一次的减持的131亿股达到了建行总股本的5.23%,而原本持有共256亿股份的美国银行在本次减持后所持比重将降至1%。为补充资本金水平、继续巩固资产负债表的目标,美银不断改变对外投资战略,甚至一点也不顾及8月曾曾承诺的一年内无增减持建行股份的计划。当然了,资本家的话本来就该听听就算了,为了在这个残酷的市场存活,减持非核心资本的选择也并不意外,但这样频繁的减持我们还需保留一份警惕。在《换汤不换药难治大盘顽疾》中也提示过投资者“重要的外国投资者出售所持有的中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往往是行情变坏的前兆”,对比历次投行减持银行股后一段时间内大盘的表现往往都是低迷不振,那么这次会不会也逃脱不了相同的命运呢?
目光收回。在信贷刚刚出现放松迹象的时刻,央行今日将招标520亿元1年期央票,较上周规模放量超过了4倍之多,创下4个月来的新高,不出手则以一出手惊人,此次放量或结束此前两周1530亿的净投放态势。净回笼的重新开启,外国投资者对国内银行股的“撒手人寰”,还有坊间虚实不定的“终止新股IPO”被业内所否认,将对目前的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充裕的资金状态会否在此刻逆转?在盘中专家会根据 资金数据监测平台 为大家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点击红字进入)
国内还有一点消息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这终于迎合了我们前期强调朋友们关注具备技术垄断优势的企业,规划范围比较广,涵盖了原材料(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品(轻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制造业)、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业)等四大领域,看到这些行业我想大家也不会陌生,在近期板块表现活跃的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但归属这几个板块的个股不在少数,除了关注到其基本面的优势和技术面的形态,是否目前被主力资金所关照在选股中也必须结合考虑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