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财经报摘:西部窝电超三千万千瓦 利益博弈加剧电荒

隔夜国际资本市场——

    -纽约金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 国际油价反弹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小幅下跌

    -伦敦股市股指小幅上涨

    -纽约汇市美元对主要货币下跌

中国证券报——

    中信证券拟75.6亿割爱华夏基金控股权

    中信证券(600030)25日公告称,公司拟通过挂牌方式转让所持华夏基金51%的股权,股权转让已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首次挂牌价格将不低于评估值75.63亿元。这一评估值明显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0亿元。这意味着中信证券正试图彻底解决困扰已久的基金股权问题。

    多家国际投行预测中国经济“降温”

    高盛集团5月24日发布报告称,下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并预计中国本年度通胀率将上升,原因是经济数据走软、国际油价高企以及供应面受制约等因素。此外,报告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继续升值,12月内将达到6.12∶1的水平。

    行情低迷无碍上市公司增发热情

    利用再融资扩张产能或者完善产业链长期来看利好上市公司的发展,不过,在市场环境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再融资消息也转变成了上市公司的“利空”。

    二手房先行下调 房价坚冰渐融?

    坚挺已久的二手房价格近期出现了松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逐渐增多,从2月份起,存量房价出现调整的城市数量反超了新盘调整的城市。

上海证券报——

    欧债危机似有扩大之势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动荡

    欧洲债务危机依然在传递出令市场担忧的信号。继希腊及葡萄牙等债务重症国之后,意大利、比利时也被评级机构发出警告,这令市场担忧欧洲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环球金融市场因此陷入动荡走势,23日股市及油价等风险资产普遍大挫,但24日均出现温和反弹。

    住建部锁定楼市调控方向 严控投资投机

    三基本、两协调、一严控——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下一步方向与目标已锁定。值得注意的是,投机投资型需求将被视为“严控”目标“一网打尽”。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方向与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基本、两协调、一严控’。”倪虹进一步解释称,其具体表现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结构保持基本合理、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严格控制投机投资型需求。

    多重价格元素上涨 通胀压力短期恐难缓解

    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的对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监测数据显示,5月中旬,猪肉价格与上期相比继续上涨,同比涨幅扩大至3.3%,已是连续三期上涨。与此同时,叶类蔬菜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部分种类涨幅高达16.4%。而商务部24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淡水鱼平均批发价格连续3周环比上涨。

    干旱暂未影响成品油市场 汽油批发价率先进入下降通道

    就在部分地区电力紧张仍未缓解之际,沿江一带干旱又来袭。记者昨天从多家业内机构了解到,干旱并未对目前的成品油市场价格形成支撑,相反,部分地区的汽油批发价却在国际油价大跌带动下率先走低。广东、福建等地成品油批发价格开始下滑。

经济参考报——

    西部“窝电”超三千万千瓦  业内人士:企业间利益博弈加剧结构性电荒

    一边是电荒重灾区拉闸限电甚至波及居民,权威机构预警今夏电力缺口达3000万千瓦;另一边却是东北、西北、蒙西电网的电力富余超过3000万千瓦只能窝电。接受记者采访的电力专家表示,电荒时代的窝电现象凸显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但也有地方电力系统的人士表示,地方电厂、五大电力和电网之间复杂的竞争博弈、利益格局加剧了这种结构性电荒。

    日本向我东北等地转移产能势头初显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大连、沈阳、长春等地调查采访中发现,尽管地震、核辐射等灾害导致短期内日本大量海外资金回流日本、日元升值以及个别在谈项目投资放缓,但日本向我国东北等地转移产能的势头已经初步显现。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应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日本产业转移。

证券日报——

    近百亿资金抽身离场 房企股权成“弃儿”

    调控重压之下,房企资产接二连三遭到抛弃,房地产行业新一轮洗牌或已开始。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以及上市公司转让地产股权的公开数据进行粗略统计,今年截至5月18日已有92.1亿元资金抽离房地产行业。

    中国拟推铁矿石价格指数挑战三巨头垄断

    中国即将推出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消息正在得到确认。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钢协正在筹划建立一个权威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即将推出的是国内矿价格指数,今后还将推出进口矿价格指数。不过,对于中国版的铁矿石指数而言,其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价格信息来源以及该指数的市场接受度尤其是能否被国际三大矿商的接受。

证券时报——

    首度“收编”央企 国新资产经营起步

    国资委昨日宣布,中国华星集团已于23日正式划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新公司“收编”的首家中央企业。这标志着国新公司资产经营工作正式起步。

国际金融报——

    首季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

    5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统计数据。初步估算,第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继续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央行紧缩过度面临“变奏”

    “去年我们3亿元的额度两个月就贷光了,但到现在仍有很多企业仍然在找我们贷款。”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市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总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尽管当地国有银行给中小企业放贷的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70%,仍有大批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通过找关系获得贷款。

第一财经日报——

    创业板绝地反击 私募称板块三大风险有待释放

    延续前期弱势格局,创业板指(399006.SZ)昨日早盘继续下探,在创下历史新低后有所企稳;午盘后该指数突然爆发强劲反弹,最大涨幅一度高达4.25%,相应板块也成为当日两市最大热点。不少投资者认为,创业板的强劲反弹由神秘资金进场引发,“抄底论”引发广泛热议。

    全球最大IPO嘉能可今日香港上市 集资75亿美元

    北京时间周二,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 International PLC)发布公告,将于5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前该公司已经在伦敦交易所进行有条件买卖,并从5月24日起正式在伦敦交易所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酝酿全国统一定价 求解基药招标唯低价论

    在基药中标价越来越低,各地以基药价格的降幅为政绩的背景下,发改委正在全国酝酿基本药物统一定价,并选取了50个品种作为试点,希望在价格的“红线”之上,鼓励生产企业谋求更好的药品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