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微”观财经

  栏目主持:邓飞
  合作媒体:腾讯微博
  
  【食品安全】
  
   新闻源:近日,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专家称这一现象可能是由膨大剂使用时机不当造成的。劣瓜驱逐良瓜
   马洪涛:《经济信息联播》和《经济半小时》主持人
   目前上市的西瓜绝大部分都用了膨大剂催熟。播这条新闻时很纠结:看了我们节目的人,估计都不会再买瓜;瓜农们将因此损失惨重。劣瓜驱逐良瓜的结果就这样残酷地将瓜农和消费者都推进深渊。良心靠不住,必须改规则。怀疑中国食品安全的成本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全民怀疑中国食品安全的成本:1.只要承受得起,就不买国产食品(奶粉、保健品、药品、化妆品早已呈现这种趋势),造成中国在逐步向消费转型,但国内企业市场却持续流失;2.不安全的食品,损害身体,隐含付出了大量医疗成本(这笔账至今没人算)。一句话,食品安全之害猛如虎,非严刑重典不足以遏制!膨大剂无人能管?
   馨月:资深财经编辑
   最近西瓜膨大剂的事情,早上新闻播放了采访上海有关部门的电话录音,挺有趣的,上海食药监局说这个归农委管,上海农委说归食药监局管,两家都不管,采访农委的检验部门说,这个膨大剂检测不出来的,也不是他们推广的。
   评上评:良心靠不住,必须改规则,食品安全监管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职能安排,都应该重新定位了。
  
  【楼市热议】
  
   新闻源:最近的楼市调控政策包括将叫停“商改住”行为和银行可自主上调首套房贷首付比例。赞成北京禁止商改住
   杨乐渝: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
   赞成北京关于禁止商改住的新规。过去由于北京住宅供求矛盾突出,很多开发商把商业立项的项目改成了小户型公寓和住宅出售,把商业项目变性,导致很多后期运营与管理的问题。商业项目有更多的资产属性,也是城市商业资源,是城市功能的重要部分,随意变性的结果是局部受益、整体受损。别忘记调控目的
   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银监会高官宣称银行可以向上自主调整首次购房者首付了,说调到四、五成很正常。既然是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为何不能向下调整?很多商业银行高度看好楼市,不认为二、三成首付有风险,但“上面不让,查得厉害,会约谈甚至问责的”。若说调控是为帮助中低收入者买房,为何首套也要调?
   评上评:保障房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和过于刚性的商品房限购政策,最终导致了商改住等中间地带房地产项目的红火。保障房建设虽然是块硬骨头,但还是要啃,因为它是解决房价居高不下的坚实基础,所有想绕开这个基础的空中楼阁都要不得。
  
  【理财投资】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到令人乍舌的4.17万亿,须知,去年同期仅为1.25万亿。理财产品的火爆,固然与信贷规模收紧、银行发力中间业务有关,但从需求来看,负利率的资金环境,迫使居民寻找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同时,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使高净值人群风险偏好不断降低,恐怕也是理财火爆的原因吧。
   馨月:资深财经编辑
   央行数据显示储户存款猛然减少4678亿元,环比少增1.4778万亿元。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3691款,发行规模约为4.17万亿人民币。4月,65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1323款个人理财产品。居民储蓄向理财产品大挪移,但如此繁多理财产品真能为百姓盈利吗?如此繁多且一拥而上,让人感觉更像一场骗人的游戏。
   评上评:利率市场化该加快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