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今日操盘必读:5月13日财经证券要闻及简评

  重要新闻点评

  央行罕见周四上调准备金率 传递强烈信号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俨然已经成为央行今年的"月度工具"。央行12日宣布,从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认为,高频率上调准备金率,很可能意味着近期外汇流入的压力依旧不减。

  此次上调后,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攀至21%历史高位,进一步印证了央行所述"准备金不存在绝对上限"的言论。市场估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3800亿元左右。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当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在上个月反弹的基础上,出现明显回落,降至2008年11月以来的新低。

  但M1、M2增速的回落并非意味着流动性管理的压力有所减轻。数据显示,5、6月份仍有近万亿元央票和回购到期,其中5月份的到期资金量超过5000亿元,流动性管理压力仍然较大。同样在12日,央行在暂停半年之后,重启了三年期央票,其发行规模较2010年11月25日的最后一次发行大幅增加,达到400亿元,进一步回收流动性。

  从央行前几次的操作动作可以看出,市场的到期资金可以通过新央票的发行来回收,而由于外汇流入引致的外汇占款的水平则决定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因此,市场猜测,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很可能意味着4、5月份的外汇占款仍然处于高位,而4月外贸顺差陡增至114亿美元也支持了市场的这一猜测。

  其实,央行本月初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向市场传达出政策的取向。报告提出,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的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对于下一步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市场普遍预计,会根据流动性相机调整。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下一阶段仍需要密切关注外汇占款的水平。

  简评: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市场本来预期5.1就可能实施,现在晚了几天也不会让市场意外,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了通胀放缓、经济软着陆的好迹象。

  多部委密集跟进楼市调控 高层对降价很有"底气"?

  当业内普遍预期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进入倒计时之际,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密集跟进原有政策,并对近期花样百出的地方新规亮出明确观点,或纠正,或肯定。

  昨天,国土资源部举行2011年城市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

  据介绍,全国2011年住房用地计划供应21.80万公顷,与2010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和实际供地量相比,分别增加18.5%和72.6%,超过前两年年均10.17万公顷的实际供地量。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计划为17.13万公顷,占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78.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计划是7.74万公顷,占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35.5%。

  其中,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储备相当充裕。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介绍,经初步测算,今年中央下达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用地需求近4万公顷。

  除公布了2011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外,国土部还发布了《关于坚持并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意见》,以及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管理的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

  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意在对花样百出的地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给出中央的权威意见。

  据廖永林介绍,此前,国土资源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青岛、长沙等城市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结果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意见》。

  其中,充分肯定了"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商品住房用地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和"土地利用综合条件最佳"等四种招拍挂创新做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土地出让方式和政策,有效合理调整房价地价,稳定市场预期。

  但是,对于部分地方尝试集体用地建设公租房,单位自建保障性住房等做法,国土资源部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和企业自用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以及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依法依规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供应,国土资源部及时下发文件,严禁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兴建公共租赁住房,严格规范距城镇较远、住房困难职工较多的工矿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兴建保障性住房行为,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小产权房"等违法违规行为。

  同样在昨天,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在销售的商品房实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无一遗漏,不留空白"。检查内容包括是否一次性公开全部预售房源,是否在交易场所醒目位置明码标价、虚假折扣与虚假优惠等。对于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企业,除按价格法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可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对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保障房的及时跟进和金融手段的结合是中央此轮调控的重要抓手,限购和限价正在有效抑制投资需求和销售价格,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会随着金融市场的紧缩而进一步加剧。决策层对下半年楼市"价量齐跌"很有底气。

  简评:在中国,ZF真正想办的事会办不到吗?银行现在已经开始全面收紧房贷,银行一旦动真格的了,房价降下来是容易的。

  大宗商品强烈"余震"激荡全球股市

  继上周遭遇"强震"之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11日再度出现强烈"余震"。受此影响,昨日亚太地区股市呈现普跌行情,欧洲股市低开低走。在昨日的欧洲交易时段,国际油价继续下跌,金价更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大关,白银价格盘中跌幅超过7%。

  昨日亚太地区股市普跌。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跌幅为1.5%。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跌幅为2.03%。香港恒生指数收于23073.76点,跌幅为0.94%。

  昨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近全线走低,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主要上市商品普遍下挫,仅焦炭期货主力合约小幅上涨,而在下跌的商品中,石化类商品全线大跌,多个品种创新低;农产品方面亦未能延续涨势,全线回调。

  简评:大宗商品很可能见到阶段性顶部了,相关的股票也得小心了。

  5月13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中国证券报

  紧缩再加码 准备金率上调0.5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本次上调大约可锁定商业银行3700亿元资金。至此,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

  21.8万公顷:今年住房计划供地量创新高

  国土资源部12日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为21.8万公顷,约为前两年年均实际供地量的2倍。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计划占78.6%,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

  高盛:下半年中国通胀压力回落 股市将迎反弹

  “中国的通胀不会成为大问题,无需过分担忧”,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原高盛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12日在香港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已明显放缓,通胀压力下半年就会回落,届时中国政府需要停止紧缩政策,中国股市也会迎来大幅反弹。

  上海证券报

  存准率年内五度上调 外汇流入或高涨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俨然已经成为央行今年的“月度工具”。央行12日宣布,从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认为,高频率上调准备金率,很可能意味着近期外汇流入的压力依旧不减。

  多部委密集跟进楼市调控 “量价齐跌”预期上升

  当业内普遍预期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进入倒计时之际,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密集跟进原有政策,并对近期花样百出的地方新规亮出明确观点,或纠正,或肯定。

  中投注资事宜“尚在研究” 再融资机制有望建立

  中投公司监事长金立群12日在“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投注资的具体事宜尚在研究之中,已经取得进展。他表示“相信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及公司业绩地提升,中投公司将寻求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以获取持续融资”。

  证券时报

  李克强:减少资本无序流动 防范全球性通胀

  李克强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根本消除,各国应当继续携手合作,逐步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实施宏观政策应兼顾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减少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防范全球性通货膨胀。

  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频率保持每月一次

  不考虑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因素,此次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达到21%,再次创出历史纪录。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4月末存款数据估算,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一次冻结资金约3780亿元。

  大宗商品强烈“余震”激荡全球股市

  继上周遭遇“强震”之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11日再度出现强烈“余震”。受此影响,昨日亚太地区股市呈现普跌行情,欧洲股市低开低走。在昨日的欧洲交易时段,国际油价继续下跌,金价更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大关,白银价格盘中跌幅超过7%。

  证券日报

  央行年内第五次提准 大型金融机构升至21%

  央行昨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00%,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0%。这是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第5次上调,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11次上调。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过会 深发展今复牌

  昨日晚间深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宜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011年第12次工作会议审核获得有条件通过。至此,这场从传闻开始到上会审核耗时近3年的“平深恋”终于通过最后一道审核门槛,而自本月9日起停牌的深发展也将于今日复牌。

  高速公路是怎样成为暴利行业的

  过路过桥费是不是推高物价的隐形杀手?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最近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证券日报》此前曾对2009年上市公司暴利行业进行统计,发现除了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外,路桥类上市公司竟意外荣登榜首。那么,高速公路公司突出的业绩从何而来?究竟是哪些成本导致过路过桥费降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