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以前想法找风投 现在风投争着来敲门(图)

以前想法找风投 现在风投争着来敲门(图)
徽记创始人吕金刚受访者供图

  2006年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徽记创始人吕金刚:

  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历届人物重访

  一个怀揣78元闯天下的打工者,一个在食堂给员工递盘子的老板,一个坐拥上亿资产却坚守梦想的人……吕金刚多彩的人生也曾布满了荆棘。2006年,吕金刚当选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而今年,刚好是徽记创立的第十个年头。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金牛高科技产业园,听吕金刚讲述自己十年间的沉浮与梦想。

  谈创业

  1.2亿风投是我们选择了他们

  华西都市报:2010年徽记获得了1.2亿元的风投,你们是怎么赢得风投青睐的?

  吕金刚:这笔资金的引进,我们也成为了四川食品行业引进风投资金数额最大的一家企业。其实,不能说风投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他们。

  以前,我们四处奔波,想尽办法找风投公司。而现在,风投公司变成了我们选择的对象,看哪家适合我们,给的价格是不是合理。多的时候,有十几家风投争着来敲门,要求来公司参观考察。公司的成长性和起点高,还有行业机会的大小,都是吸引风投最大的原因。不同的风投资金,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专业程度。2010年引进的1.2亿元风投,更加侧重徽记的长远战略。原来考虑是一两年的事情,现在要想10年或者20年后的情况。

  华西都市报:从2001年徽记创立至今,十年间的成长情况怎么样?

  吕金刚:创立的时候,一年下来公司有1000万元销售规模,经过十年拼搏,这个数字增长了几乎100倍。在2010年,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较上年增长了60%。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这十年,徽记可以分创业期、呆滞期或滞涨期、新一轮的成长期。2001年至2004年是创业期,然后进入了两三年的滞涨期。

  华西都市报:什么是滞涨期?

  吕金刚:可以形容是一个休眠期,没有了创业的激情,人感觉浑身没劲儿。那段时间公司具有一定的实力,可无法发展得很大,所以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员工们同样也是,在他们的脸上找不到兴奋的神色,每天按部就班上班下班,不知道明天要做什么。一件事情,做与不做,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就不想去跑市场跑业务。

  华西都市报:休眠期是不是很多企业都要经历?你们如何度过?

  吕金刚:一般的企业都要经历。在我们迷茫的时候,休眠的时候,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却在不断成长。作为掌门人,我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不但不能让公司很好地发展,反过来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所以,我必须第一个去调整自己,随后表现出了创业的豪情,确定了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毕竟,在2004年到2006年的时候,同行很多企业成长迅速,让我有了很大的危机感。

  2006年,我们引进了3000万元的风投,刺激了整个团队新的活力。2010年的1.2亿元的风投,更是让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谈挫折

  400万债务做不走只有去打工还钱

  华西都市报:十年里最大的一次危机是什么?

  吕金刚:2002年遭遇了一场资金危机,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实际上,那个时候生意很好,需要增加产能,在全国扩张布点。可是,赚钱的速度跟不上投资的速度,也贷不了款,因为毕竟是刚刚两年的公司。而不投资,不扩大产能,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华西都市报:你想了什么办法?吕金刚:找银行,找担保公司。只有用我的个人信用作担保,贷了400万元。很多人不愿意签这种贷款,如果出了问题,不光是抄家哦,你的一生必须要为这笔钱还账。像我这种,万一公司做不走了,打工都要还钱。

  华西都市报:冒这么大的风险,家人同意?

  吕金刚(大笑):签了以后,我才跟他们说。木已成舟,想反对也没有办法。当然,父母知道后还是有点担心的。说起来是险棋,冒这么大险,其实我还是有点把握。那个时候如果冲不出来,没有钱扩大投资,徽记的发展会很慢很慢。

  华西都市报:作为一个掌门人,在企业最低谷的时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吕金刚:积极点,尽量以诚相

  待。当初,找银行贷款的时候,我一五一十说了公司的情况:生意也很好,就是做不出来,原因是差设备,设备回不来的原因就是差钱,差钱的原因就是公司原始积累不够,所以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我给银行说,你们可以来评估,可以来看我们的生产,也可以来看我们的订单,这样最终赢得了银行的认可。一年时间,我们就恢复过来了。

  华西都市报:十年里挫折多吗?有没有因为熬不过去而流泪的时候?

  吕金刚:我不轻易流泪,我属于比较坚强的人。流泪,只是在感动的时候,从未因困难流泪。说起挫折,我遇到的挫折很多,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有些挫折看得到,有些挫折是看不到的。在创业初期,曾经连续两年,公司都出现过员工把钱卷跑的情况。

  华西都市报:这时用什么方式缓解心情?

  吕金刚:在办公室里解决不到问题,我就走市场,去看看卖场的情况。通过走市场,可以找到一些新的机会或者新的灵感,释放自己的无聊和无助。以前,我们只注意到商场渠道可以卖,有一次我就发现,茶楼里的人喝茶聊天时,嗑瓜子、吃点豆腐干和花生,不是很好吗。现在,火车站、影院、茶楼等很多渠道都在卖我们的产品,还有农家乐、旅游景点。

  谈梦想

  没想赚好多钱想创造个响当当的品牌

  华西都市报:在品种上,这么多年徽记的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吕金刚:大家可能更多了解的是煮瓜子。从近两年来看,在四川“徽记”名气大过“好巴适”,可在全国“好巴适”的名气比“徽记”还大些。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想有所改变,想如何能够把公司的这两大品牌结合在一起。品种上,从原来的瓜子扩大到了豆腐干、苕酥、粗粮酥还有坚果。一共有三大主力品牌,近一百个单品。

  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走向了全国,也走上了国际舞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都能买到四川的瓜子和豆腐干。

  华西都市报:有没有考虑过进军其他领域?

  吕金刚:没有。一心一意做食品,把简单做到极致。一个企业想要每个领域都做得很好,不太可能,还不如在你熟悉和了解的领域,在你认为很简单的领域,做好。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行业的熟悉者,就看得很简单,但做没做到极致,不一定。

  华西都市报:你们现在做到极致没有?

  吕金刚:还差得远。用通俗的话说,极致就是成为行业的一个标杆。我觉得,做到让市民一想到“徽记”,就想到很多好吃的东西;一想到“好巴适”,就想到我们的豆腐干。如果能达到这种状态,就说明我们做得不错了。

  回顾徽记的10年历程,真的不容易,一个企业家需要一种胸怀,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企业的发展,能给员工给社会带来什么。

  华西都市报:在员工眼里,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板?

  吕金刚:一个严肃的老板。要求很高,与员工有说笑,但是很少。厂区没有扫干净,衣服没有穿好,甚至是在厂区走路不走人行道,我看到了都要批评。可能有人认为,

  下班了可以随便走,但我不这样认为,有了规矩大家就应该遵守,更要培养员工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虽然这些都是小事情,但一旦把这些小事情带到生活或者工作中,就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

  华西都市报:听说你在食堂里给员工递过盘子?

  吕金刚:2001年8月8日徽记诞生,每年的8月8日我们都要举行庆祝和员工活动。在8周年庆典上加餐,打饭的时候,食堂忙不过来,员工们都排队等着。我就想给员工们做点事情,心里有这样的冲动。

  这些年来,员工们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还记得在老厂区的时候,夏天厂房淹水了,二十来个工人连夜转移货物,几十吨的货物硬是靠手搬到了避雨的地方。

  当晚,我什么都不知道,早上七点过上班时,看到员工们浑身是水,东倒西歪的在货堆上睡着了。员工们说,他们觉得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没有打扰我。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华西都市报:从怀揣78元创业到现在,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吕金刚:成功算不上,我与这两个字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是我一直很用心经营企业,经营这个团队,经营自己的品牌。

  华西都市报:今年有什么新的打算?

  吕金刚:我想把全国销售网络做好,为徽记真正成为一个全国性品牌打好基础。虽然说徽记的产品走到了全国,大小超市都买得到,但还算不上是一个全国性品牌。

  实际上,徽记是我的第二次创业。创办的时候,我就没想到赚多少钱,而是想创造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这也是我的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品牌与赚钱是两种境界。要知道,做一个品牌不一定是最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