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下降

2011年“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2011年2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99,比上月信心指数稍有下降,但依然高于50,连续处于扩张水平。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是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的重要指标。该指数参照PMI编制,以50为临界值,范围在0-100之间。即当景气指数高于50,表明经济状态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当景气指数低于50,表明经济状态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

  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位首席经济学家给出了2月份信心指数(PMI)预测,预测均值为52.99,较上月信心指数(54.43)有所下降。该指数略高于当月官方PMI指数52.9%。

  1月份,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共同编制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2月份的53.9%降至52.9%。1月份PMI 总指数小幅下滑。经再次季节性调整后,1月份PMI仍从12月份的54.6%回落至54.1%,预示实体经济增长放缓。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表示,未来一个季度,经济环比增速逐步放缓,与此同时通胀水平将居高不下。

  不过,招商证券(600999)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经济走势继续向好,同比一季度继续走高将是大概率事件。野村证券中国区经济学家孙驰也指出,去年年底好于预期的经济表现以及不断攀升的通胀预期,加大了对于经济过热的担心,而一月份的强劲贷款需求也反映了较强的投资热情。

  对于2011年的总体经济走势,机构普遍预计将继续较高增速。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或将超过9.5%,较2010年略有回落,但仍旧保持较高增速。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给出了10%左右的预测增速。

  至于2011年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沈建光分析称,“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已有复苏趋势,如果在2011年底,美国经济形势转好大超预期,导致年末利率提高,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且,恢复的美国经济也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

  他认为,2011年通胀将是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政府越早出台一系列防通胀措施,如加息,可以帮助控制通胀预期,消除收紧措施不确定性,有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资产价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