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代表京东“论剑”

 

宽敞明亮的办公大厅,学生们紧张忙碌着,和原来的课堂学习相比,他们真切地体验到了上班学习的感觉。本报记者 丁柏明 摄

        本报讯  高职院校怎样突破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难题?如何实践育人特色化?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1月8日,全国财经类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位于京东通州区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8所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围绕着这些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首创的学生“上班式学习、研究式工作”教学模式获得广泛好评。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吴素芳、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生、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等出席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财贸大楼启用剪彩仪式,并在观摩了该院实训基地“上班式课程”后,对该院的特色办学予以高度评价。
        在研讨会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作了题为《创新办学,建设财贸特色》的主旨发言,六所高职院校的代表分别进行主题交流。来自全国38所高职院校的130余位领导和专家在分论坛上展示了近年来各自在财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果,并共同探讨了我国财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规律。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财经类职业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至今尚无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财经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刚刚启用的财贸大楼实训基地金融区,宽敞明亮的办公大厅内,一群身着整齐工服的年轻人正在柜台前紧张忙碌着,数据录入、点“钞”、打印单据、核对签章……一系列动作娴熟流畅,让人感觉彷佛置身于真实的银行柜台前,其实这里是该院财贸实训基地“上班式课程”的一幕。
        来自该院金融系2009级银行一班的小张同学告诉记者,他手头正在处理客户“存折”挂失业务。在核对信息无误后,打印挂失申请书和特殊业务操作通知单,前后只用了3分钟就处理完了这笔业务。
        谈及这种学习的体会时,小张同学告诉记者:“和原来的课堂学习相比,‘上班式课程’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在银行上班的气氛,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就是银行日常发生的业务,所以对提高我们的职业能力非常有帮助。将来应聘银行工作,我会更有信心了。”
        在广告区平面设计室,来自该院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正在为北京谦祥益丝绸有限公司设计视觉识别系统(VI)。负责指导的韦云老师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就接手了这家老字号的广告设计工程,“我们现在的课堂和专业广告公司的工作环境没有什么差别,同学们不是在模拟训练,而是‘真刀真枪’地给这家老字号搞设计。”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助理李宇红表示,和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实训环节相比,这种“上班式课程”实现了教学主体的改变,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或‘领着学生’做,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任务的布置者、过程的辅导者和最后的考核评价者。“同时,在评价环节实现了企业方的有效参与,从而使财经职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了量化,这也是更重要的理念的变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认为,现代化商业服务业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更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上班式学习、研究式工作”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将“上班技能的训练、上班素养的培养和上班文化的熏陶引入学校人才培养过程”。
        据王茹芹院长介绍,2003年该院提出了财贸素养教育计划, 2006年建立了财贸素养证书制度。在财贸大楼内,按照一系一区、一区六厅的格局,将行业、企业、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设了“商贸区、金融区、财税区、旅游区、物流区、广告区”6区36厅的财贸技能培养基地,实施一厅开发一门课程,一区开发一项财贸技能证书计划,以岗位核心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和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自主研发了36门岗位实训课程,开创了学生“上班式学习、研究式工作”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目前该院正在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和财贸素养证书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执行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财贸素养、财贸能力四体系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