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胡紫微:让草根股民嫁接理性投资

编者按: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将于2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前,2010年7月14日,广电总局经商中国证监会,颁发了《 关于切实加强广播电视证券节目管理的通知》;8月2日,中国证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协同做好广播电视证券节目规范工作的通知》。这些规定意在规范证券期货市场信息传播秩序。

  为帮助公众了解证券期货市场传媒的特点,引导理性投资,营造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本报推出《财经主持人系列谈》专栏,透过这些一线财经节目主持人的切身体验,促进相互交流,推动财经传媒文化升级。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股票市值达到了全球第二,但与其相匹配的资本市场文化依然薄弱,价值投资者理念还处于累积阶段。把宏观经济走势、市场波动与投资者的理念相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是财经媒体时刻面临的问题。

  近期,本报记者就资本市场信息传播与著名主持人胡紫微进行了一场对话,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

  记者:您作为早期的财经节目主持人之一,后来主持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类节目的,现在又回归财经领域。您是如何看待目前证券期货市场传媒现状的?

  胡紫微:资本市场就像一个人一样,逐渐长大了。小的时候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就得给他修枝、锄草,引导和规范它;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更需要茁壮成长了,需要很多的营养。

  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20周年,它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肩负的使命跟以前不完全一样了。我作为看着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一代人,原来是怒其不争;经过20年的打磨,现在证券市场要规范得多,也更具有建设性。

  当前阶段的中国财经媒体,在经济和资本市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挖掘价值,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媒体当然也要帮助投资者揭示风险,但是应该说,当前财经媒体传播的主旋律改变了了——就是要以发现价值为主。

  记者: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是财经传播文化的转变。您的依据是什么呢?

  胡紫微:我从主播财经新闻转作民生节目,到现在专注于财经证券领域,是为了把财经和民生结合起来。

  我自己最看重的职业经历,也是从2000年开始主持《证券无限周刊》。这是我从主播财经新闻真正进入到财经证券报道领域。后来,我见证了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等中国证券市场非常关键的时候。

  后来我做了5年的民生节目,好像是走了弯路,但是时间一点也没浪费,因为我知道了老百姓真正要什么。回到财经领域、资本市场,我对于市场、股民的了解和认识更多了,他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想要什么,我的领悟完全不一样了。

  我认为,财经传播和以前注重揭露性相比,应该转变为更注重服务性——为投资者服务,提供投资思路,以挖掘价值为主。

  记者:您现在推出的节目更注重互动性,让普通投资者上台“秀一把”?

  胡紫微:是的,我们最近推出的大型财经互动节目《投资有理》,就是请草根股民登上舞台,通过现场的SHOW,让他们的情绪真实地展现出来。

  一般而言,决定股市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宏观经济和微观公司的基本面、市场的流动性即资金面;投资者的情绪面。近年来,伴随财产性收入的逐渐增加,国内普通大众的投资理财观日益兴起。让普通投资者“秀投资”、“秀观点”,最终是为了市场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