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许善达:中国外储走向世界存两大制度性障碍

 和讯消息 2011年1月12日,由和讯网发起、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SEEC)等机构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2010年会在北京拉开序幕。30余位政府官员、财经专家、企业领袖与400余位财经人士聚首北京JW万豪酒店,围绕两个关键字“转型与增长”,共同激辩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以下为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先生的部分演讲内容:[进入专题][参与讨论]
 

  许善达:现在我们外汇储备要想走向世界有制度性障碍,央行有许多的外汇,如果商业银行或者是企业想用这些外汇的话必须用人民币买。现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谁拿人民币去买外汇呢?没有人买。一个长期投资项目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谁拿人民币去买外汇呢?没有人。

  央行拿这个钱买美国的国债回报率也很低,是否可以允许商业银行用比美国国债高的利率来借央行外汇,用人民币做抵押,行不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民币抵押央行还有什么风险吗?外汇还不上,你把人民币扣掉就完了,商业银行这么多闲置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去抵押外汇呢?更直接一点,允许商业银行把人民币贷给境外单位、企业、政府,目前一项国开行贷给委内瑞拉700亿人民币,国开行还没有人民币,结果还要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凑集资金,这边是闲置,那边是凑集。如果我们打开人民币境外贷款的渠道,因为许多贷款项目都要购买中国的产品,购买中国的设备,购买中国的劳务,人民币直接贷出去可以减少汇兑成本,对几方都有好处。

  这两个制度障碍使得我们资金憋在央行,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不是把它看作一个制度建设,人民币可以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一点的话,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国家的财富,使得我们更多地能够享受全世界共同发展财富,为什么说走向和平崛起的路呢?

  我们的资金和其他国家对资金需求和资源,加上中国过剩的产能结合起来,使得这样一个资源配置增加全球财富创造能力,而我们国家也能够从新增财富里面取得我们应得的份额。这就是一个双赢、多赢、共赢的世界前景。如果人民币取得这样的信用,作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我们还可以获得铸币税,减少向别人缴纳的铸币税,从市场也分得一份,这样的前景对中国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是一个可以实现的、非常好的前景。但是要想实现这个,需要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采取一点特别的措施。把我们现在的制度障碍克服掉,我觉得相比而言,他的受受益会远远大于风险,我相信这个前景,也希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