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国企上缴的收入还太少

 中国企业一度给人总是亏损和累赘的印象。但现在再也不会了。2010年中国国企的年收入与阿根廷整个国家的经济收入差不多。但其中只有小部分上缴了国家。最近国务院一项将大多数国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提高到10%的决策看上去力度还不够。收缴更多的国企红利可以使中国政府获得更多的收入来用于教育和医疗事业,并使国企变得更规矩。

  在过去十年里,受益于根深蒂固的垄断地位和经济腾飞,200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非金融企业的收入飙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1998年,中国的国有非金融企业总收入还只是微不足道的30亿美元,而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里,他们的净利润总和已达到2740亿美元。

  但政府的分红政策并未与国企的财富变化对应。事实上国企从2007年才开始对中央政府上缴红利。大多数国企将剩下的收入存起来,或投到房地产开发上去。

  自2011年起,多数国企要将税后利润的10%上缴给财政部。但与别国的国企相比,甚至与国企自身的上市子公司相比,这个比例还是显得低了点。据世界银行数据,世界16个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国企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为33%。而中国国企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平均上缴比例为23%。

  国资委,即国有企业名义上的所有者,要求国企提高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留存收益将使企业更依赖于外部筹资。银行和债券持有者则将在严肃金融纪律方面扮演有益的角色。

  中国有更需要用钱的地方。如果国企能将他们2010年净利润的20%上缴,国家将获得近600亿美元的收入,超过2010年的教育与医疗预算。

  迫使国企吐出更多钱并不能解决缺乏竞争的潜在问题。从长远来看,削弱国企对国家有好处。但那样的改革势必会遇到阻力。不过从国企身上挤出更多的钱来也讲得通。

  背景资料:中国财政部12月31日宣布国务院已通过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的方案。

  该方案自2011年开始实施,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15家企业为第一类,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5%;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林业集团公司等78家企业为第二类,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0%;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金属研究总院等33家企业、研究院以及教育部所属企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企业为第三类,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为企业税后利润的5%。

  之前大多数国企的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为5%,而能源、烟草领域的企业则上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