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去年12月份出售其所持中金公司股份后,摩根斯坦利在中国又开战局。摩根大通则将与瑞士信贷及德意志银行采取类似的合资运作方式,首度在中国开设对内经营机构。
证监会的这项批准对国内国外而言都是好事。中国2010年IPO规模占世界总量的27%,债券市场规模也自2008年起扩大双倍。在中国的合资投行可以将更多的银行业者安置在中国本土,便于发展海外业务,如海外并购及上市。
然而,中外合资公司仍只分到中国增长蛋糕的一小块。去年中国前20的IPO交易承销商都是本土玩家。尽管合资公司在应对大公司时更为活跃——如安排中国银行们的配股——他们在整个中国债券市场的承销份额仍在下滑。例如瑞士银行2010年的份额排名就从09年的第三位跌至第七。
此外,相比已经建立地位的老玩家,新生者没有多少影响力。尽管所有的西方银行们受制于少数机会,高盛和瑞银已加入了被动投资者行列。同时,摩根斯坦利及摩根大通则与中国证券公司达成合作关系。新公司还将面临五年不能提供经纪服务的考验。中国两大交易所排在世界第三、第四位,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纳克之后。没有经纪许可,外国银行无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调查。
对于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而言,赢得这一备受瞩目的证券业务经营许可填补了一片重要的空白。但要说建立他们自身在中国的事业,他们仅有一只脚迈进了门。
背景资料:中国证监会1月6日宣布已批准摩根斯坦利及摩根大通在中国筹建合资投行。
摩根大通已与第一创业证券达成协议组建合资证券公司,其中小摩持股33%。摩根斯坦利则与华鑫证券组建摩根斯坦利华鑫证券公司,大摩持三分之一股份。大摩在去年12月份出售了其所持中金公司的34%股份。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