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是9月首个交易周,虽然全周指数涨幅不大,个股行情却依然精彩,成交量同步放大,两市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2500亿元。由于小盘股唱主角,沪弱深强格局重现。下周大盘又将面对2700点关口,箱体震荡能否打破或将水落石出。
美联储新政支持A股向上
⊙李志林(忠言)博士
八月股市,以一个月仅涨1点的横向震荡整理,踩实了2600点底部。与此同时,采用了电视剧《亮剑》中通过挖坑道、炸炮兵阵地的方法,以中小盘行情的重点出击带动大盘全线上涨。九月股市又将如何?我以为,上周末美联储货币新政具有向上的指向意义。
上周末,伯克南发表了引发全球震动的讲话。尽管本周空方竭力淡化这一新政,但我认为,每个投资者都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其要点是:美联储将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美联储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等。简言之,美国将继续大量印钞,美元将继续贬值,美国将采取新一轮扩张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制造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来转嫁危机。美联储的新政对中国宏调政策和货币政策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如原先设想的退出政策免谈了,加息可能性几乎没有,货币的进一步紧缩已不可能,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将相继出台,年内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势在必行。总之,未来几个月中国的宏调政策和货币政策必将向宽松方向作微调,这对股市是最大的利好预期,而对期指的空头是最大的利空遏制。
“秋收行情”当谨慎对待
⊙桂浩明
股市 7、8月份所出现的“吃饭行情”,显然没有让投资者感到满足,因此进入9月份以后,又有人提出要发动“秋收行情”。几天来,虽然股指仍只是在前期箱体内波动,但总体交易比较活跃,个股机会也不少。因此,现在更有人在说,“秋收行情”已经出现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行情,投资者还是要谨慎对待。不错,这阶段股市成交量有明显放大,已连续多日超过2500亿元/天的水平,是下半年以来交易最活跃的一段时期。同时,多数股票期间也有了较明显的上涨,有的甚至走出了翻番行情,财富效应极大地鼓舞了市场人气。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个股与板块的活跃,很大程度上具有结构性特点,也确实有相应的一批股票在这期间表现并不突出,譬如黑色金属等板块,基本就没怎么涨。但作为一波比较像样的反弹行情,这些权重板块的严重滞涨,对市场来说总是不那么协调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行情的进一步向上运行构成阻力。
现在,“秋收行情”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运行态势会如何,市场需要进一步加以观察与研究。坦率地说,进入到9月中旬以后,市场环境方面的变量也是比较大的,还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对股市的走势产生复杂的影响。所以,现在“秋收行情”虽然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是投资者还是应该谨慎为上。针对结构性行情的特点,适当加快交易节奏,在介入强势品种的同时注意操作节奏的把握以及留意个板块行情差异对大盘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如果对这些能够有足够的关注,持仓结构合理,那么相信在这金色的秋季,投资者一定有望获得较好的收益。(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9月行情可能前强后弱
⊙阿琪
进入9月份,不少投资者又要开始期许一年一度的“国庆行情”,但9月份行情难有更多乐观。首先,10月末创业板巨量小非解禁压力不会等到10月份再体现,去掉中秋、国庆将近半个月假期,离10月底的交易时间所剩无多,9月份就可能面临小股票盛极而衰的风险,且这种压力随时间推移增大;其次,外围形势复杂,国内政策动向始终忐忑,经济降通胀增局面已成定势,因此,9月份行情的活跃度可能前强后弱。
现阶段行情是个典型博弈市,影响行情起落的博弈因素无处不在:1、宏调政策既要稳定经济,又要管理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两者难以两全其美,到底是稳经济为纲,还是控通胀为主本身是一种博弈。2、目前房价蠢蠢欲动的迹象在增强,政策层面遏止这种骚动的调控力度也在增强,两者形成相互对峙的博弈局面。3、小盘题材股频频创新高、大盘银行股濒临创新低,这本身就是市场新旧两种势力大博弈的具体表现;4、2700点一带已成为过去5年来的成本中枢,多空两方围绕此中枢正在进行反复拉锯的博弈。
个股热炒能否成就大盘星火燎原?
⊙世基投资 王利敏
虽然近期大盘依然不温不火,但个股炒作却越来越风风火火,说明市场的做多热情正在升温。个股热炒的星星之火究竟能否成为大盘燎原之势?
本周大盘虽然3跌2涨,但涨停个股却是每天势如潮涌。据统计,5个交易日两市涨停股分别高达21只、30只、18只、49只和36只。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大盘是下跌的,涨停股依然我行我素,说明市场重个股轻指数的操作风格逐渐盛行。
另外,个股涨停之势从本周后几个交易日看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从深市蔓延到沪市;二是涨停股正在从纯小盘股向中盘股、二线股扩散。如汽车股、有色股等等,这就显露了个股热点有逐渐扩散之势。
尽管银行地产依然形同“卧虎”,但刚刚公布完毕的半年报除了披露了今年上半年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大增了四成以上外,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众多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的估值已经接近熊市水平。所以,即使目前的市场尚不具备风格转换的条件,但这些个股的上升潜力还是存在的,一旦稍稍补涨,屡冲不过的2700点,未必一直是“高压线”。
周五大盘虽然仍然震荡不已,但最终还是守住了5日、10日、20日和30日均线,而且股指终于站上了5周、20周均线,技术面上对多方极为有利。市场在长时间盘整后,离开向上发力的时机,也许已经不远了。
多空争夺胶着 2700点决战在即
⊙应健中
本周中报公布全部结束,上市公司今年交出了一份比较靓丽的中期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1.17%;报亏损的上市公司同比减少5个百分点,这样的业绩为过去所罕见。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1937家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9540.69亿元,相当于上半年我国GDP的41.17%,上市公司占据了中国经济四成GDP,按目前扩容的速度,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GDP的大头在于上市公司创造的,这种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上市公司业绩是靓丽了,但股市却背道而驰,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缩水两成,这说明了要么股市的估值低了,大盘跌过头了,要么原先股市炒高了,出现了正常的回归,这两种可能以前一种概率较大。
本周在发行7个小盘股外还夹杂着发行了240亿元工商银行(4.10,0.00,0.00%)的可转债,相当于又发行了一个光大银行(3.51,0.03,0.86%),但是,这个题材对工商银行股价没有任何影响,既没发生抢权效应,当然也没有产生贴权效应,大盘银行股对这个题材没产生任何反应。今年行情主要集中在中小板股票上,目前中小板指(6732.861,34.61,0.52%)数已超过6200点,离历史最高峰6633点仅一步之遥,中报披露结束后,市场期望将市场的热点转到大盘银行股上去,也就是说期望产生“二八效应”,但如果大盘银行股如此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热点恐怕很难转到大盘银行股去,这就难怪中小板市场可能要创新高,而反映大盘走势的上证指数和沪深300(2920.205,-1.19,-0.04%)指数还在半山腰呢。
本周股市依然行走于一个不断收敛的夹板之中,这个夹板上下落差已经收敛到了155点左右,上限为半年线,本周目前收于2718点,而下限为60天均线,落在2562点上,上证指数在这个半年线中已经行走了30个交易日,始终摆脱不了这个夹板的束缚,而本周窄幅整理在这个夹板的轴心位置上,目前在这个位置上5日、10日、20日均线都绞在一起,表明多空双方的势均力敌。
下周大盘将再次考验2700点整数关隘。实际上,2700点只是个心理点位,对市场真正形成压力的还是半年线,在以往的行情中,半年线经常被当作“牛熊分界线”,再过约5个交易日,半年线会下降到2700点上,届时能否有效站上此线至关重要。大盘究竟何去何从当拭目以待,而目前的横盘对未来市场更重要,到这个点位,就看多空双方博弈的力度,而对行情的判断,多空双方基本上都是屁股指挥脑袋的,因为,多空双方都会举出各自的理由。多头看法就是:这行情横过来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而空头则是一句老话:久盘必跌。其实,光说没用,还得看资金的动向,但以笔者的看法,多方胜的概率较大。
43